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6(2 / 2)

加入书签

  许多歌手在录音之前,都有歌曲的真正写曲人,或是编曲人先自己唱这首歌,专业一点就是先录制Demo让歌手听了之后,有个印象,知道要怎么唱然后才开始唱。

  苏黎黎就不需要这么过程了。

  歌是自己写的,当初写的时候已经哼了上千遍,后来定了词后自己也唱过,然后苑弘光老师做好了编曲后又练习过。

  性格就就是这样,做什么事情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

  录音师到底有些担心,毕竟苏黎黎年纪太小,录一首歌,少则两三天,多则一两周,只要效果好,剧组财大气粗完全承担得起。

  先录伴唱,编曲已经完成,但是人声也是编曲的重要一环,苑弘光在几处提议歌手加一些和声。

  一些简单的吟唱,完了后才是正式录歌。

  录音师在听到苏黎黎的和音后担心就减了一半,果然,苏黎黎的第一遍就很不错。

  苏黎黎看过剧本,歌是自己写的,怎么样诠释一首歌她自己最清楚,不用再想办法去琢磨,首先整首歌的感情很充沛。

  再者技巧,录音师有些惊讶,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唱功居然比许多出道四五年的歌手要好得多。

  在录音棚录歌,一般都是正式录好几遍,然后再确定最好的一遍,然后主要针对这一条开始选哪一句唱的不够好再重新录这一句,直到满意。

  拼接工作留给混音师就行。

  混音师见过最坑的,一首歌可以录两个月,歌手还经常有事录不了,当然也有很不错的。一般来说,自作曲的歌手确实要比拿了别人歌的歌手录得快的多,还有唱功过硬的,感情不到位技巧可以补上,速度也不错。

  苏黎黎录了两遍后,录音师喊了停。

  录音师发现苏黎黎比自己想象中好的多,两遍唱完,音轨几乎没什么变化,感情的把握也很准确,这都很难得,刚刚有点问题出在第二段。

  “比如这一句”,录音师指着第二段开始的那句,“这一句,你唱了两遍,但是却表达了两种不同感情,我们先听听这一遍,唱出来的感觉非常凄凉,但是这一遍却又有些肃杀,甚至有些视死如归的感觉,你自己要把握清楚,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苏黎黎叹服。

  这一句,第一次出现时,更偏向于凄凉,而第二段因为有感情过度,所以已经偏向于后一种感情。

  苏黎黎唱的时候混淆了,但是录音师就能听出来。

  第三次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