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7页(2 / 2)

加入书签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与同事们的一身所学几乎无法施展。

温见宁能想象到他们的茫然,就像庄子寓言里的那个人,空学了一身屠龙术,却茫然地发现人世间没有龙的存在。

不过她想了想,说起另一件事:“我们来联大的第一年,有一次钟荟跑来跟我说,她想要转系,去外文系或者别的什么系也好,反正就是不学文学了。”

冯翊猜到她大约是想安慰他,很配合地问道:“然后呢,为什么她又留下了?”

温见宁就开始絮絮叨叨地跟他解释起来。

其实不止是她们中文系,许多文学院的同学在这几年间不得不痛苦地发现一件事,相比理工科的同学,他们所学的东西于国家的价值不大。理工科能制造出坚船利炮,可他们却只能纸上空谈。于国无用也就罢了,哪怕对他们自身来说也是如此。

外语系的同学好歹也算有一技之长,像中文、历史这样的学科却只能埋没。毕竟无论在什么时代,真正能从事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人寥寥无几。

但温见宁却有些别的想法。

她承认人文学科在战时远不如理工学科来得实用,但一个国家不能永远只盯着眼下的利益,人文学科它们的影响要很多年之后才能看到,也更绵长深远。

可在当下,一些家境贫寒的同学为了生计考虑,转向实用学科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但总有人要来做些“无用功”,文化才能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钟荟听她说中文系学生的所学,虽然短时间内看没有成效,可从长远看,对国家、对民族更有意义后,就再也不提转专业的事了。

这与冯翊他们现在的状况虽不全然相同,却也有相似之处。

她乌黑的眼眸柔而亮,像落满星光的湖水:“……国家总会有百废待兴的一天,迟早会需要大型研究,才能把握住未来。你们的出路在光明灿烂的未来,这不是很好吗?”

冯翊静静地看着她:“见宁,你相信我们真的会有赶走侵略者的那一天吗?”

这场仗打了足足有三年,多少人从最开始的满怀信心已变得有些麻木,大半国土已沦丧,哪怕偶尔打了胜仗,己方也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敌人的胜利看不到尽头,有人寄希望于英美,有人想求助于莫斯科,也有人终于把目光放到了国内。可没有人能确信究竟还能不能赢,什么时候才能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