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5(2 / 2)

加入书签

  青辰离开了都察院,脑子里却还在想着她与徐斯临的对话。

  徐斯临看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可就是这一点问题也没有,反而让她觉得有问题。

  夏粮报欠,徐斯临身为都察院佥都御史,在面对青辰这户部侍郎时却只字不提,好像是要刻意避开这个话题……

  难道真的跟徐家有关系吗?

  如果山东省今年不是欠收,而是丰收,那山东省以丰报欠,除了能少向朝廷缴纳税粮外,还不用把粮食缴入山东各地的官仓。更甚者,他们还可以以救济百姓为名,开仓放粮,放多少,百姓又得到了多少,这其中的可做的文章就大了。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不仅包括山东,还包含了辽东半岛,是个大省,这丰收和欠收相差的粮食,可不只是百石千石……

  赵其然此时去了山东,一定也是因为这件事。而他,向来是听宋越的。

  那她要不要去找宋越问清楚?

  与感情没有半点关系,纯粹为了公事,为了大明,为了吃不上饭的黎民百姓……

  可是,只要看见他,心里又会疼得不得了。

  

  有一封信打山东寄到了宋越的府邸。

  是赵其然来的。

  ——山东六府,两府欠,四府丰。

  宋越派赵其然去山东,就是让他查山东今年粮食所得情况,果然,与他料想的相差无几。

  山东今年虽经历了几次小灾,但对粮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今年总体而言是丰收的!

  而他们报给朝廷的情况是欠收,很显然,是有人中饱私囊。

  山东省那么大,下辖近一百个县,虽赵其然是都察院佥都御史,对于查探这些事情经验丰富,人脉也广,可查得具体情况并不容易。其一是各县亩产不同,有丰收的,也有欠收的,不好统计,其二是官府对百姓征税的比例也不同,无法按所征之税倒推粮食产量。这么多的县,要是一个个统计再精确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得到的结果还未必准确。

  因为,无法保证没人造假。

  有人既是要贪,况且贪得还不少,那势必需要自上到下的相互配合。山东省的大部分官员,早已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利益链条。身在这链条中的人,骄奢淫逸惯了,谁也不愿意将到手的利益再让出去,故而一个个嘴里的话真假难辨。

  赵其然之所以能了解到情况,那是因为原本处在这个链条中的一个人——郑贵妃。

  郑贵妃来自山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