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6(2 / 2)

加入书签

  “是。”她微垂着头道,“微臣以为,受人之鱼,不如受人之渔。两万匹战马固然可以缓解边境的压力,但治标不治本。鞑靼、等小国之所以敢一直侵扰我国边境,是因为他们的铁骑强大,战马很多。而他们的战马多,是因为掌权者十分重视马匹的饲养情况,马壮者赐酒,马弱者鞭责。”

  “这些年来,我国的马政施行得并不是很好,所以到了现在,大明全国只剩十几万匹战马。是以臣认为,倒不如与察合台汗国相商,以一些战马,再附加一些金银,换取他们的一些种马。有了种马,我们就可以养蒙古马。先帝曾夺取了河套地区,该地富饶丰腴,水草肥美,正适合养马……”

  

  与此同时,徐斯临来到了大理寺。

  他穿了一身墨绿色的直裰长袍,脖子上围着毛皮围领,右手的伤口还没有痊愈,依然缠着纱布。

  他只是一介庶常,却直接找到了沈谦的主审官,大理寺正。

  这个时候,管不得什么上下级之别了,他只知道,沈青辰的二叔正在受难。首辅之子的身份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很快,没有经过任何的阻拦,他就见到大理寺正。

  在此之前,他从没有觉得,权力是这么的重要。

  没有它,谈何守护爱人?

第92章

  乾清宫,朱瑞采纳了青辰的政见。

  听她一字一句,有条不紊地陈述着自己的观点,他的心里是越来越满意。

  不愧是他亲手挖掘的人才,真是从来都没有叫他失望过。

  她非但为大明赢回两万匹战马,还想到了马匹繁衍的问题,目光不局限于眼前,而是放得很长远。就像修堤那次一样,她不仅解决了筹钱的难题,更是从根本上改善了修堤的办法,让更多的人能够借鉴受益。才智非凡,又踏实肯干,心中还有大局观……得到如此能臣,是他朱瑞的幸运。

  几个阁老坐在一旁,心中却也是同样的想法。

  这个人还这么年轻,心思就已如此细腻,有如此格局,假以时日再多些磨练,势必会成为大明的栋梁之材。

  内阁……迟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