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2(1 / 2)

加入书签

圈众人诧异的眼神,半晌才又轻轻道:“为师要你们到六部去观政,每五日去三日,与一般进士一样……我还是你们的老师。”

  青辰心头松了口气。

  大明科举是以文章取士,但进士是要处理实际事务的,只有理论没有实际不行,有鉴于此,才有了进士观政的制度。进士们金榜题名后并不会立刻被授官,而是要先到六部九卿的衙门去实习政事,一段时间后,朝廷再根据各人的表现遴选人才任官。

  庶吉士们因是进士中的佼佼者,不必进入六部九卿学习具体事务,而是直接入了最为清贵的人人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入的翰林院学习。三年学习期间,他们比一般进士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皇帝和要员,毕业后,往往也可以直接任要职。

  宋越反倒觉得这是一种浪费。

  六部九卿统辖全国的国计民生事务,既具体又专业。而翰林院的职能则相对单一,只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任经筵讲官等等,重文而轻技工,这样其实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所以,他要把庶常们放到六部去。

  他其实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只是总觉得还早了些。前两日周世平的威胁,却是逼他下了决心……还是先与沈青辰疏远一些的好。

  “记住,为师是让你们去观政的,不是让你们去斟茶研墨,钻营拍马的。”他着自己的学生们,这般嘱咐道。

  他虽是次辅,但庶常的培养是国家大事,并非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为了此事,他还亲自上疏递到了内阁,等首辅徐延的票拟。

  徐延是个心思深沉之人,在皇帝身边侍奉多年,早就练成了一颗防人之心。乍见宋越的上疏,便先揣摩了一番对方的意图,只想宋越这么多年只是埋头于政务,对自己是恭恭敬敬的,想来这一举措不至于对徐党不利。

  后来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的年纪日益大了,也不知道这朝廷还能让他掌控多少年,让徐斯临早些历练,与可靠之人尽早建立起关系,也不是一件坏事,于是就同意了,“宋阁老自任了庶常们的老师,对门生的教导可谓劳心劳力尽职尽责。此提议甚好,宋阁老这就起草票拟吧。”

  徐延没有想到,他在为自己儿子搭建人脉关系的时候,宋越也是这般为青辰考虑的。

  

  放了堂后,沈青辰去了后堂寻宋越。

  他正好捧了紫竹从后堂出来,正要回内阁值房,正午的阳光洒了他一身。

  “何事?”他看着她淡淡道。

  过于平淡的口气让青辰不由想起他帮自己洗碗的情景,一别几日,好像什么东西变得不同了。

  “学生是为那首诗来的。”青辰说着,只觉得自己的口气好像也有些不自然,停了一下才道,“七日已到,敢问老师,可有人来认领了吗?”

  “没有。”

  “如此……学生该领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