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2 / 2)

加入书签

  “表姐夫,你跟表姐又不是外人,惠莹在你们面前向来是率性直言的。表姐夫放心,也耽误不了他多少功夫,只他每回来教屿哥儿的时候,便也抽空教我一会儿就是,绝不让他受多少累。”她撒娇地轻轻晃动身子,“你就答应我吧。”

  “今日天色已晚,青辰还得回家去,这事等我与你表姐商量后再说。”今日他什么也不想多说了。

  谢惠莹还以为他是应下了,只需表姐点头,便喜上眉梢道:“谢谢表姐夫,表姐她一定会答应我的。”说罢看向沈青辰,“青辰老师慢走,下回再向老师敬茶了。”

  “……不敢,小姑姑,青辰告辞。”

 

  沈青辰次日到翰林院的时候,在典簿厅外碰到了一位七品编修。那人叫陈岸,是比沈青辰早一科的庶吉士出身,算是她的师兄。

  她在翰林院一年了,与翰林官多多少少有些接触,师兄们常会请他们这些新来的庶常去吃酒集会,她只去过一次,恰好跟这陈岸认识了,说过几句话。

  陈岸见了青辰,便喊她过去说话,“前两日宋大人让我们看了你们的策问,你那几策写的真好,尤其是治理水患之策。不过有的地方我看的不是太明白,今日你放堂后是否得空,可否留下来,咱们探讨探讨。”

  陈岸生得浓眉大眼,说起话来语速稍快,但人很亲切随和,很好相处。翰林院是个清贵之地,高墙里围的个个都是才子,所以学术氛围也很浓厚。上至五品的学士,下至无品的庶吉士,大家都爱互相请教论学,对官位高低看的不是很重,倒是对有才能的人十分尊敬,所以上官向下官请教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士子们都想进翰林,除了仕途的原因,还有学术上的原因,在这里待个三年五载,想不精进都难。

  沈青辰听了拱手道:“能与大人探讨,青辰自然乐意至极。”

  陈岸笑笑,“那好,放堂后你便到后堂来寻我。”

  翰林多才子,除了论学,也爱作诗。

  沈青辰别过陈岸后就进了课堂,她的同窗们正笑闹着传阅一首诗。

  她刚坐下,那诗在几人的争抢下不知怎么就飘到了她桌上。她顺势扫了一眼,登时就感到有些臊,立刻挪开了视线。

  纸上只四行行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