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4(2 / 2)
杨边疆坚决推掉了这个“村支书”, 其实还挺多人替他惋惜的,老刘则一脸恨铁不成钢地指着他说,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当前那个形势, 让他整天带着一帮子人,满村去抓妇女流产、抓二胎结扎?
他可丢不起那个人。
本来他也没那么闲啊,自家厂子发展好好的, 又不指望当村干部咋样。
杨爸起先还有些不满意。杨爸这种人生经历, 用他自己的话说, 抗日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过过江,想法还有几分“老革.命”的高度, 尤其当时的年代,他看重的是儿子“前途”而不光是“钱途”。
当村支书有啥不好?儿子当村支书自家也有面子,再者他小子年纪轻轻的,有那能力, 也有那资格, 完全可以带着村民们干出点作为来。杨爸说,这小子, 这是怕耽误他自己挣钱啊。
“钻到钱眼儿里去了。”
杨妈妈却跟儿媳妇一个想法,先过好自家的小日子有啥不好?那个年代农村情况复杂, 加上计划生育确实不好管,杨妈妈觉得村干部得罪人不说, 儿子那样磊落坦荡的脾气, 也不适合。
一家人议论了一下, 杨边疆自己早已经拿定主意,听完了却也不当回事,他那个脾气,自己想好的事情,轻易不会再受别人的影响。
一转身,咱还是专心管好自家的厂子吧。前排厂房很快建起来了,粉刷一新,设备进去,就可以用了,既然厂房多了,生产规模扩大了,自然还要招收一批工人,广告贴出去,第一天就来了几十号人报名,乡村闲人多啊,都想找条出路,很快又按计划招了二十名工人,先交给师父培训。
这次终于按照冯荞的设想,留出一间房子搞了小食堂。其实也没多么麻烦,弄一套大锅大盆的炊具,就地取材,锯末炉子,盘两个大锅灶,厂里有的是可以烧火的废弃的树皮刨花碎木片,考虑到如今厂里已经八十多号人了,杨边疆一琢磨,索性就在附近村子请了两个人,只负责做一顿中午饭,解决工人的午餐。
厂子越来越大,都忙不过来了,不说别的,每天收支账目,杨边疆晚上都要算半天。然后小两口一商量,索性再招一个专门的会计吧,管管账目、发发工资之类的。
会计不是别的,尤其要靠谱,小两口商量着就没四处贴广告,就想自己物色一个可靠的。
风声一传出去,立刻就有人找上来了。
先是同村一个婶婆推荐了自家亲侄子,找冯荞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