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4(2 / 2)
网店里现在出售的商品不多,每件就算卖完也要看叶慈有没有时间“补货”,经常就是无用定制的小物件只有四至五件的库存,对于无意中逛进店铺的消费者而言,这库存数量的确够触目惊心的。
“念川”不温不火地做着自己的小买卖。范宏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直到有一天微博热搜中出现了“念川”关键词,叶慈的这家店在一次无心插柳留成荫的交易后——火了。
第82章
“念川”正式上线营业的时候,库存的几件成衣都是叶慈在进剧组前两个月和李晓溪没日没夜地赶制出来的,自古制衣就讲究量体裁衣,叶慈第一批上的偏汉风设计的华服只有两套,嫁衣也就只有一套,倒是类似挎包、书衣等小物件不多也有些存货,这些东西制作快还不讲究定制不定制的,所以当时叶慈就备了些存货。
原本这些萌物也是单独出售的,价格都是范宏伯根据目前市面上的同类产品比较后定价而成,本来这家店就走的是高端路线,再加上大多店铺是采用机器制造或手推绣的半人半机方式,像“念川”这样至少在刺绣范畴内完全脱离机器的纯手工店铺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了。
范宏伯在宣传上下功夫重点突出的只有两点,一是纯手工刺绣,二是纯正古风设计。在他看到了叶慈给他的半成品后这两点最直观的印象让他毫不犹豫地拿来当做宣传要点。
“念川无川,思绪轻安”的两句广告语带给人们直观的臆想也很好地传达了“念川”的设计概念。可即便是这样,古风服饰本就圈子不大,大家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远没有其他领域来得那么迅速。而且“念川”的定价偏高,也无形中让喜好古风萌物但经济实力并不充足的学生党们望而却步了。
“资讯最前沿”又愿意尝鲜的学生党们缺少对应的购买能力,这让范宏伯的广告投放很大程度上没有办法短时间内转换成相应的购买力。
叶慈回到B市过了几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打算去工作室里看看情况,李晓溪正在充当客服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客户聊天,叶慈店里现有的成衣只打算当做“实物图”不做出售的,汉服只能定制,没有所谓的均码、S 、M、L这些现代服饰的尺码标准。本来叶慈和李晓溪计划的也是有生意来了再根据具体要求赶制,这也是正常购买汉服的流程。
这几天大多数找来询问的买家都是针对刺绣萌物发问,而问到成衣详细打听了最快工期后也都没了后续。而今天来的这位买家很执着,只问店内成品能不能卖,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