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2 / 2)
山脚开始出现乔木与灌木错落的疏林,因为是夏天,叶色苍翠。
但也是变异种,所以树干和枝条也都更偏重黑色。
从植物生长状况来说,这里的土壤比山上的要肥沃。
不过就入目情况来看,其实这些植物的根部还是有很明显的垃圾星痕迹——垃圾。
垃圾是掺杂在看得见的土壤物质间,植物也是这样生长的。
再向岸边走,土壤就会越来越湿润和松软。
植物的种类看着也很多,并会随着和海岸的间距变化而变幻搭配。
一路上,任子墨也在回忆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去分辨这边植物的种类。
昨天能看到最外围的植物随海浪轻晃,说明这里的植物有不少都是生活在带水的环境里。
任子墨就猜是红树植物的变种。
这类植物有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生活在海岸边这样水体含盐度高的区域。
它们的根系又直又长,可以穿过海水深入到水底的滩涂之中。
它们的树干也可以浸泡在海水之中而不会腐坏。
而且,红树林还有很强的水体、土壤净化能力。
它们可以把附近的土壤质量逐步提升,也可以为身后的其他植被遮挡海边的风浪。
如果有这样的条件,也难怪能在这个位置逐渐养出这么大面积的绿色。
任子墨他们走过乔木为主的林地,就开始看见红树植物特有的根系形态。
不过,最靠近山的那排红树林底下并没有明显的海水涨跌痕迹。
所以这些植物的底层空间也热闹的生长了许多低矮植物,以蕨类为多。
这样红树林夹杂着其他植物的区域,在乔木林和海岸间形成了一个间隔带。
脚下土壤中的大块垃圾数量也在减少。
等到蕨类等无法水生的植物渐渐绝迹,海水淹没的痕迹也开始出现。
就到了占地面积最宽阔的红树林了。
感应杆不能自己悬停在水里,所以他们也没往海岸线再靠近。
三个人左右散开,开始仔细拾取土样进行检测。
遇到符合条件的样品,他们才会将感应杆插下。
因为没用光带进行限制,感应杆就将附近一万平米的数据都测算出来,统一反馈到任子墨手里的集成器中。
用人类肉眼看,最靠近红树林的土壤形态更接近理想的模样,基本看不出垃圾的痕迹。
但因为海水同样是受到重污染的载体,他们一直也没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地点。
反而是退回到偶尔能看到成形垃圾的间隔带,找到了最好的鉴定数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