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1页(1 / 2)

加入书签

故而兵部这般重要的地方,他还是选择要交给杜若。

这定然会是一个比华扬舲更适合的人选。

次日谢如琢一大早就干净利落地走了,前夜也没再赖着沈辞,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反复告诫自己要当断则断,越是缠绵越是不舍,越是不舍越是走不掉,再不回去,想想内阁天天从早忙到晚还有点愧疚。

回京后杜若就递上了奏本,将清查宛阳后的结果告知朝廷,有模有样地列了军籍三册与账簿的详细内容,他们也没做得特别假,还挑了几个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出来,那些个真正有问题的地方都被抹去了。

谢如琢意思了一下,罚了宋青阁三个月的俸禄,就此结案。

杜若那份在清查微山卫后写下的长达数千字奏本已让内阁过目,意料之中的是,孙秉德果然没有对调杜若任兵部武库清吏司员外郎的旨意有异议,谢如琢便顺势下诏让杜若继续清查绥坊其余卫所,朝廷也在商议具体的改制之法,准备与清查事宜同步进行。

卫所改制是谢如琢登基后第一次真正大刀阔斧地改革,卫所之弊又已是众所皆知之事,即使内阁偶尔使一两个小绊子,改制之事也不会受到太大阻力。

杜若在奏本中除了写到卫所的优劣,写了募兵制的优劣,算是与卫所对比。

前朝没有卫所,虽有府兵,但遇战事,多靠募兵。许多人觉得募兵不好,兵完全要靠朝廷花钱养,过了战时,又得打发回家,有功者要分给田地屋宅,战死者要抚恤家人,着实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但募兵的好处也很明显,没有固定的世袭身份,随时可与其他户籍的人群形成流动,不会有如同卫所军那样的后顾之忧,战事停歇后,士兵归乡可以从商或做农事,家人也不用担心要被抓去当兵。这是卫所军所没有的优势。

念及前世在卫所改制上的经验教训,谢如琢将这一次改制的重点放在了将卫所与募兵各自的优势合为一体。

卫所最大的优势便在军屯,故而军屯还是不能废了,此次清查定然要从军官们手里要回来一部分田地,重新分给下面的军士。大虞开国时的米布价与现在已差距良多,但各级军士的薪俸却远远跟不上米布的时价,甚至可以说已经几十年没有丝毫变动,借此机会朝廷便提了各级卫所军士的薪俸。

关于军士的升迁考评方法,谢如琢也在与兵部商讨重订,最好要和文官一样,隔一段时间就要升一批有能力者,不能没有战事就断了军士的升迁路。

这些改制都是最基础的,是让军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