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页(1 / 2)
但以黄海秋已经明显疯癫的精神状态,他几乎不存在如此正常的认知。
这样的话,就应该只剩下了最后一种可能。有人曾向他暗示过什么,进而扎根在他潜意识里,足够让他在失去正常的思考之后,仍会立刻带入枪茧代表警察这一信息。
而这十几年来,他能接触到的人群无非是当时在监狱时的狱友、狱警、鉴定时的心理医生、被送入精神病院后的医护人员。要想知道当年的事情,在这些人中调查应该就足够了。
整理头绪后,两人决定从整个异常事件的开端——被送进来的新狱友查起。
这个狱友同样是以拐卖人口罪入狱,早年一直在逃窜,却恰巧在黄海秋出事没多久后莫名去警察局自首,几乎是前后脚和黄海秋入的狱。
认罪书里,他阐述了自己多年来流亡的苦难,进而萌生出自首念头的心路历程。言辞恳切,行为逻辑都很正常。
或者说,除了自首那个微妙的时间点外,一切都很正常。
如今此人早已刑满释放,但却仍旧挂在通缉榜单上。原因是在他刑满释放一年后,警方调查出一件旧案的嫌疑人正是他。而那起旧案明显比他被判刑的案件性质要严重的多,罪名是故意杀人。
至今,警方一直都没再能找到他。
这条线算是在这断了,但在马卫当年描述中,黄海秋还曾换过一个新狱友,而他还是有迹可循的。
两人随即调整方向,准备先找这个人。
因为有前科,杨树出狱的日子一直过得不好,零碎的换了很多工作,每一份都是体力劳动。
眼下,他正在一家小厂子里面做卫生。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方仲辞和叶栖并没有以警察的身份去厂里寻找他,只说他们是杨树的远方亲戚。
等到没有旁人的时候,他们才向杨树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杨树的第一反应是否认自己复犯,让警方再好好查查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叶栖上前的半步,将黄海秋的照片递了过去:“您误会了,我是想问您,还记不记得这个人?”
“黄海秋……”照片底部有黄海秋的姓名,杨树不自觉的念了出来。
像是蓦地想起了什么,杨树道:“他不是那个被确诊为精神病的那个人吗?”
叶栖顿首:“对,就是他。经过我们对记录的查询,发现您曾经同他有过几天同狱友的经历,能具体说说吗?”
“这……”杨树似乎有些为难,“我当时和他也没住几天,而且这么长时间了,我也的确记不清了。”
“什么都可以。”叶栖望向他。
杨树皱起眉头,连带着眼角的皱纹也压深了几分:“我进去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很不对。他一直对我很戒备,不和我说话,也离我很远。我也是后来劳改的时候听其他人说,他之前换过一个狱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