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2 / 2)

加入书签

农村家家户户之所以这么着急娶儿媳妇进门,一来为了繁衍后代,二来为干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出挑的媳妇被人挑走。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眼界不高,可选性也不大。

儿子念过书,又是个有主意的,以后是不怕找不到媳妇!

姚四海自己琢磨一番,倒也想通了,从这以后,王乃云再碎叨,不用姚祺年开口,也会被姚四海怼回去。

好在年后接连两件喜事,让王乃云分了心,无暇再顾忌姚祺年。

一件事是姚祺芳考上了公社中学,过完元宵就得去公社中学念书了,如果再争气点,以后考上中专,就能稳吃公家饭!

还有一件事是贡付姐生了个胖小子,可把老两口高兴坏了,恨不得一天到晚围着孙子转。

有了下一代之后,姚家人更加干劲十足。

白日里,姚祺年负责公社以南的方向,姚祺田负责北边的方向,兄弟两挨家挨户打探,问有没有多余的稻谷要卖。

眼下新稻谷没下来,旧稻谷早就被送去粮站卖掉,此时就算有人要卖,最多也就卖几十斤,兄弟两不歇气的跑了将近一个月,才收购两千斤稻谷。

送去碾米房脱壳之后,姚祺年没打岔,立马联系林师傅送货去江北市。

眼见晶莹剔透的大米进了自家粮仓,赵同五笑得露牙花子,不仅爽快数钱给姚祺年,还向他透露道:“大兄弟,你送来的大米,我卖到两毛八一斤了!”

就这样了,照样卖断货。

毕竟比起掉粉渣的糙米粒,大家伙宁可多花几分钱买成色好的大米。

“再有三四个月,你们新稻要下来了吧?”赵同五搓搓手,笑道:“大兄弟,再给我转个五六千斤成不?”

新稻下来之后,别说转五六千斤,就是转一万斤都不是难事。

姚祺年应下,但有个要求:“以后的运输费由你出。”

赵同五先没说话,默默盘算一番之后才道:“成,你找车,钱我给!”

虽说每趟的运输费不算太多,姚家人能付的起,但以后送次数多了,总的运输费就会上去。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