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5页(2 / 2)

加入书签

王秀珍忍不住笑:“好了,这下你嬢嬢不寂寞了,捡米去吧。”

众人大笑起来。

转眼,崇光厂的新厂区已初见规模。

邱勤业带着石新源和何小曼去察看新厂区的施工进展,一人一顶安全帽,在工地上转了好久。

“老石啊,老厂区的生产,你最熟了。我的意见是,以后你就坐镇老厂区,力求平稳,你看如何?”

这当然好。石新源知道以自己的年龄,在晋升道路上已经全然没有了优势。

崇光厂和那些国企不同。国企讲的是论资排辈,崇光厂却着力培养年轻干部。这也是崇光厂能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少了很多盘根错节的关系,也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内耗。

这一点上,邱勤业着实聪明。

而且全是经由他一手提拔的年轻干部,忠诚度也相当高。

在石新源看来。老厂区和新厂区之间,他还真的会选老厂区,业务量足,生产形式稳定,由他来当一把手管理,把握会比新厂区大很多。

更重要的是,石新源望见了另一种可能。

他不想和何小曼争夺光芒。

第162章 十月

特区的办事处很快就正式成立。人员在S市办事处经过高强度的实习, 一到特区,上手也是相当快。

何小曼从S市办事处调了一名熟悉业务的老手过去, 一老带三新,特区办事处迅速与香江客户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

眼下, 崇光厂除了有个新厂区之外,还有个崇光对外贸易公司。公司作为崇光棉织厂的三产存在,董事长当然还是邱勤业,何小曼从销售科长, 摇身一变, 变成了对外贸易公司的总经理。我们的小何科长, 如今也要叫何总了。

S市办事处和特区办事处,都是挂靠在外贸公司名下,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当高,收入也比厂部的工人高不少。而何小曼给外贸公司的人员制定了一套有别于崇光棉织厂职业的工资体系和职别体系。

何小曼更忙了, 除了要完成国纺大的学业,偶尔还要跑特区,从以前的S市和C州两点一线, 变成了S市 、C州和特区,三线作战。

“如何”在C州的订制事业,何小曼除了把握方向, 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参与。

十月, 三叔何献华正式转业回到C州。他拿了一笔可观的转业费, 却不想要政府安置的岗位, 在他看来, 无论是安逸的政府机关、还是如日中天的国营企业,都实现不了他的梦想。

他想做生意。

何小曼回C州的时候,成为家中唯一支持三叔的成员。

“铁饭碗固然好,但三叔如果有更高远的梦想,当然应该支持。社会越来越开放,就业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国家是支持创业的,以后民营企业完全可以和国企分庭抗礼。”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