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4页(2 / 2)

加入书签

所提的政见,没有任何的参考意义。

但总体而言,在太学院所有的学子中,林淮尹还是出众得过分了。

可这一切的情况都建立在了没有徽明众人的前提之下。

徽明学子,尤其是为首的四子,实在是过于出彩了。

林水月来京城后,并非什么都不关注。

裴尘殿试的文章,并着前些年他所写的几篇,她都有看过。

裴尘确实是难得的奇才,且有些东西,已经具有相当可怖的前瞻性。

无人可敌是常事。

但裴尘这样稀世之才到底难见,人间更多的,还是如徽明四子这样确切的人才。

整体而言虽不如裴尘,但这四个人年岁都小,且各成风格,假以时日若能够进入朝阁,未来必定成为国之栋梁。

裴尘能一人撑起晋朝之繁华,却无法肃清繁华之下的腐朽。

去掉腐肉,也需要有新生力量顶上,方才能够从内而外的散发生机。

这个道理,林水月明白,殿上的皇帝不可能不清楚。

所以她实在想不到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令得皇帝无视才华横溢的徽明四子,而选择了林淮尹。

她手指在书间滑动,至其中一行顿住。

找到了。

然而上面所写的内容,却叫林水月面色微变。

原文提到,科考之前,京中发生了一桩走水案。

走水的地方不是别处,正好是徽明所有学子住的客栈。

那客栈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徽明大半学子葬身火海,其中,便有如今的徽明四子。

原文对徽明的描述不多,仅是一些侧面描写,科考之事也是一笔带过。

后文却提到了齐一鸣因失火之事,丧失太多学子,以至于失了心智。

没两年便去了,徽明自此没落。

而太学院接连出现重臣,一跃成为最大的书院,吸纳了大批学子前往。

林水月合上书册,面上看不出情绪来。

恰好翰林院的人也吵出来了结果。

争议之后,他们还是将头名给到了林淮尹,只是到底受了林水月的影响,给了徐子乔第二的名次。

而徽明的其他人,便未在榜单之上了。

底下的官员拿来给林水月过目时,都端着小心,唯恐林水月发难。

不想林水月看都没看,只挥挥手让他呈出去给皇帝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