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页(2 / 2)

加入书签

小久:原来迅行期不是每年都有啊。

艾子檀:当然不可能每年都有,每年都有的话,现有的结构怎么可能撑得住。

小久:唉,不说这个了,这一成的人口……按照这个提速点的人口,还有外边浮动平台的数量来算,大概……150万人左右?嘶,这也太恐怖了吧?

艾子檀:那异能者是不是也变多了?

小久:……恐怕并没有变多。

艾子檀:?

小久:下车等死的都是老弱病残,他们身体虚弱,谈何撑过造化之气的折腾?

艾子檀:你说得对。

总之,根据雨石椽后续努力维持气氛的解释,在20年前,七成以上载具都已经濒临报废的边缘,而大多数势力和组织,别说保持科研研究,实现科技进步了,根本就没有生产出足量载具来更新换代的能力。

单是基础矿物的获取,就是个可怕的难题——矿场毕竟不会长脚,想要采矿,就只能趁着生存线与矿场重合的时候作业,可单次作业时间不可超过两个小时,否则就有被沙暴吞噬的风险。

算上后续赶路的开销,开采效率低就算了,算上赶路时多消耗的燃油和设备损耗,大体是不划算的。

是以,自从废弃都市和旧时代仓库中的资源逐渐被拾荒人收刮完毕后,滨海星人就逐渐陷入了无材料可用的恶性循环——多次重复利用的材料,杂质的成分都可以铺满小半个周期表了,提纯成本及其高昂,还不如抢时间去挖矿。

比材料匮乏更要命的是能源——支撑追逐生存线基本需求,石油、煤炭等基础燃料,在持续三十年的疯狂消耗下,正逐步走向枯竭。

……额,这不大准确,单论储量,数字还是很好看的,但可开采的部分,在逐渐枯竭。

而滨海星人的人口在不断恢复(迅行期挂的多是老弱病残),一些日用刚需品也在废弃都市里头断了来源,只能依赖工厂补给,换言之就是,对燃料的需求不减反增。

别看弓氏提速点的能源很富余,早就已经不依赖银团子供能,用上了柳家研究出的新型核能,供能无忧,就好像外边也差不多似的。

这只是少见的个例,在银团子技术横空出世前,很多势力和组织,那可都是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所有的燃料都要省下来给车子用,车内空调是一种奢侈,太阳能板收集到的宝贵电量,直接接给汽车电瓶,甚至连车灯都魔改成可以只亮一边……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节省一点点宝贵的燃油。

这种情况,在现成的油井因缺乏维护而逐渐瘫痪后愈演愈烈,为了一瓶汽油反目成仇剧目时常上演。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