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1 / 2)
不仅是沈楠枝能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区分,慕行徵也很快感受到两者的不同。
京都是天子脚下,每一个政策, 即便是试运行一般也是从京都首先的开始, 京都是大宴的政治中心,大宴朝臣的梦想之地便是京都皇宫的大殿。
而重新同西域通商成功之后, 京都又有了经济中心这一职能。
虽然从西域到京都一路上要经过不少城市,但是对于大部分商人而言,京都才是真正的赚钱之地,只有将东西运倒京都,才能真正卖上好价钱,因此京都的商业贸易也越来越繁荣。
道路不停扩宽,不断出现新的商场。
而除此之外京都还有专门设置的学校,秀才和举人基本都聚集在京都,让京都比旁的城市多了一份人文气息, 文化思想也十分繁荣,就连最初举子们相互辩论的奉行楼, 也已经扩大了一番,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出现在奉行楼中,只求自己的想法能够被看见,被实现,结交更多的人脉。
政治中心是不可动的,迁都是一件大事,且如今天下太平,京都的交通四通八达,着实没有迁都的必要。
但是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却是可以转移的。
文化中心,沈楠枝暂时没有想法,但是经济中心却已经相中了南凌。
南凌有港口,等到海上贸易繁华起来,商人逐利,自然会聚集到南凌。
而闻堰由着良好的地势地貌,十分适合建工厂,沈楠枝有心想要将大部分工厂在闻堰重新开设。
闻堰现如今虽然有工厂,但大都是朝廷之前为了方便百姓们所设立的农药场和化肥厂,旁的工厂却并不多见。
沈楠枝将自己的想法增添到自己的工作计划本上,而慕行徵在得知沈楠枝的想法后,也向京都传信,让京都留守的大臣首先进行商讨,等自己同沈楠枝回京之后,需要见到一个良好的可行性计划或者不支持的原因。
慕行徵虽然是监察,但来到闻堰之后,也并非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继续沿用了自己之前那个皇商家中庶子的身份,在建造排洪工程的附近,支了一个小摊子,免费赠送茶水,让百姓们在休息时间有个去处。
这小摊距离百姓们平日里上工的地方不远,虽然说官府管饭,但喝的水平日里都需要百姓们自己从家中带过来,今年的降雨虽然正常了,百姓们也不缺水喝。
但可能是去年旱灾的影响,对于水这种东西,大家都十分珍惜,有些人宁可不带着水过来。
如今慕行徵设了个摊子在附近,也算是方便了百姓。
因此来来往往人一直很多。
慕行徵有时候在闻堰的集市上,有时候会停留在小摊子上,同百姓们打听一下如今的进度。
但一直没有表露身份,只是远远看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