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6页(2 / 2)

加入书签

方莹,“按说你家里的经济条件应该不错,你就是留在你们老家、或者在京都教书,条件也比呆在这儿强多了。要是津贴和奖金太少,你也不会来……对吧?”

桃桃但笑不语。

方莹又打听,“哎,你的津贴和奖金有多少钱啊?”

桃桃实话实说,“津贴么,一个月二十斤面粉,外加十块钱生活补贴,再就是一个月还有五块钱的项目津贴,奖金没有。”

——这年头,农业科研工作者过得就是这么的穷。所以邓高云他们拼命的要参与多个项目,参加一项,至少能领到一个月五块钱的津贴,日子才能堪堪过下去。

桃桃还算好,也就是这两年因为生孩子,困身在这儿,只要她回京参与农大教学,按课时算,多少也另有收入,比邓高云他们强。

不过,等邓高云毕业了、成为农研院正式职工,就可以开始评职称,正儿八经的凭职称领工资了。

日子还是很有奔头的。

只是,跟方莹这样的人讲不通何为“梦想”。

不得也罢。

方莹显然不相信,“那你一个月才十五块钱和二十斤面粉?”

桃桃颌首。

方莹又渐渐变得趾高气昂了起来,“那你还戴上海牌手表?冬天出门的时候还能穿呢子大衣和皮鞋?”

还没等桃桃回答——

方莹自圆其说,“哦,我知道了!你们家宋秩的工资好像挺高的,我听说,他一个月有七十多块钱?嗯,要是只有你一个人花,倒也够了。可现在你有两个孩子呢!啧啧……”

说到后来,方莹又重新找回了优越感。

桃桃挺无语的。

——宋秩在卫星城这边的月工资是一百三十七块钱。而且他到现在都还是工大、航空大的名誉教授,甚至还参与教材编写。他在这两所学校里也有教学任务。只等着他在这边儿攻克了技术难题以后,也是要回京教书的,这样他才能从中挑选属意的学生,真正组建属于他的科研团队。

几份工资、津贴叠加起来,宋秩一个月至少有三百块钱的收入。

也不知道方莹从哪儿打听到宋秩一个月工资只有七十块钱。

不过,桃桃已经不想跟方莹再继续说下去了。

“哎哟方莹,你的黑眼圈好严重啊!可以用谢馥春的鸭蛋粉遮一遮……你有吗?”桃桃问道。

方莹:……

“鸭蛋粉?”方莹疑惑地问道,“谢馥春是谁?”

桃桃一怔,哈哈一笑,“没什么没什么……”

谢馥春是百年老字号化妆品生产单位,现在被收编为国营厂子。生产的各种化妆品,按件数来算,每一个品种都不超过1千套。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