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页(1 / 2)

加入书签

而充斥着黑暗的隧道中,停着一辆军用吉普,两个身穿橄榄绿的军人正在细心排查隧道潜在的危机。

车子后座坐着两人。

一个满头银发,头发梳得规规整整的老太太,另一个稍微年轻些,差不多四十上下。

让人感到讶然的是,遇到这番变故两人没有慌张下车,而是借着手电筒的光亮整理包里的资料。

“老师,这组数据已经计算过无数次,依然得不出这个结果,有没有可能不是我们错了……而是原始数据有误?”

老太太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若有所思。

“不排除这个可能,你标记一下。”

男人点头,迅速在有疑虑的数字旁加了注解,而后从座位下面掏出牛皮袋和密封壳,将厚厚一沓A4纸大小的图纸小心翼翼放进去。

“密封好,千万不能让它有进水的可能。”

“明白。”

手上这一叠是同志们离乡背井奋斗六年,经过无数次试验得出的数据。

除此以外,还有某位同志通过海外关系辗转万里送回来的一份战斗机设计图,这是比他们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这回邓老师不辞艰辛,一路奔波也是因为上面希望尽快出成果,军工二部那边便打了报告,让人把图纸送回来时顺道却又372研究所借邓老师过来支援。

毕竟,邓老师年轻时曾在国外某个著名的实验室呆过,研究的正好是空气动力学。

有邓老师的加入,二部算是如虎添翼。

没想到人还没到二部,半路上就遇到超□□雨,一行人被困在隧道里了。

这会儿两人算是做最坏的打算,如果救援的人来得太迟,或者隧道中段再次坍塌,又或是其他意外……即便人走不出去,至少要保证这些资料在暴雨泥潭中完好无损。

至于会落到谁手里,能不能顺利送到二部,两人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了。

“老师,车里还有干粮,咱们省着点再撑十来天应该没问题。”

老太太抬头看了他一眼,几不可闻地嗯了声,便迅速收回眼神整理心得笔记,在外人难以看懂之处加以注解。男人将封存好的资料放下,拿起水壶下车接山壁的滴水。

两名军人已经将隧道情况仔细排查了一遍,回来时脸色都不大好。

“原定后天到,希望……”

另一人明白他的未竟之语,叹息一声,用力在他肩膀拍了下。

两人完成过不少重大任务,不至手忙脚乱,很快便调整好了情绪,回到车旁也是尽量平静的述说当下的处境。

邓清文听完表情都没变一下,活到她这个岁数,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好几次跟死亡擦肩而过,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比起担心下一秒死亡,她更忧心自己脑子里那些知识和想法不能及时传给后来者。

“等我将资料收拾好,咱们看看隧道口落下的山石能不能在不引起二次塌方的情况下挖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