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页(1 / 2)
太子殿下坐镇无乩馆理政殿,亲自办理民事的消息传出后,大晏百姓空前的团结。有钱的捐钱,没钱的出力,家有儿郎的主动投身军营,为国请战,街上茶楼酒肆全变成了灾民安置点,施粥布粮,连说书先生都改了本子,在街头巷尾宣传:
“万人操弓,招无不中。民齐则强,民安则胜。先有必胜之民,才有必胜之将,乃有必胜之国”……
京师臣民万众一心的精神,传遍大晏山河,远抵塞外。
就在宫变发生后的不久,塞外风云再生变故。
在库尔苏兵败身亡的哲布亲王“离奇复活”,领残军返回哈拉和林,打了乌尔格一个措手不及。
乌尔格在与大晏拉开战局后,便将北狄大部分兵力投到了牧帕城、卢巴尔和治格一带,以抵抗晏军的攻势和防备乌日苏的突袭。因此,哈拉和林兵力不足,守卫空虚,哲布亲王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皇城,接回了被囚禁的李太后。
李太后年轻时也是巾帼之姿,杀伐决断之人。只是先前被亲生儿子所蒙蔽,又下不得狠手,这才让乌尔格有机可乘。如今被逼迫到这步田地,她痛心疾首,却也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李太后在哈拉和林下达懿旨通告天下,痛斥北狄汗王乌尔格“不忠不孝,凶残暴虐,残害手足,囚禁生母,兴兵乱作,毁北狄社稷,令百姓蒙难”,同时号召北狄臣民与其划清界限,并同旨以亡夫哈萨尔的名义褫夺乌尔格汗王之位,称小儿子哲布“忠厚刚毅、清正自守、性情平和、人品贵重,济弱扶危,有乃父之风,可堪大任”……
新一代汗王在漠北的烽火狼烟中诞生,引举世哗然。
哲布上任后的第一道令旨,便是鸣鼓收兵。
令旨称:“南晏乃本汗大妃之母国,征北大将军陈宗昶是大妃之父,左将军陈萧是大妃之兄,南晏皇帝是大妃之亲眷。手足相残、兄弟相煎,是为亲者痛、仇者快也。此战不可为!”
北狄单方面撕毁盟约,对正卷入战争中的兀良汗便是当头一击。
实际上,南晏在与北狄和兀良汗联军的战争中,势力并不弱,只是吃了叛徒倒戈的亏,皇帝让人捉了去,这才投鼠忌器,多方被人掣肘。因此,这一战有没有北狄反而不那么紧要了,最紧要的是,南晏皇帝在谁的手上。若在北狄,兀良汗便大势已去。若在兀良汗,乌日苏尚可借力打力,至少有可谈的条件。
光启帝被俘后,一直被看押在牧帕城的安平行宫,由北狄和兀良汗共同看守。
这是两国盟友间相互权衡的结果,因为牧帕城位于两国的边界,离大晏也不远。
不巧的是,在哲布令旨下达的头一天,一直看押在牧帕城的光启帝被人救走了。
救人的不是别人,正是乌尔格的亲生女儿成格。当然,成格要救的人原不是光启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