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6页(2 / 2)

加入书签

听了这话,他紧绷的心弦突然放松,一把拉住赵胤的手。

“走,我们去看父皇吧。”

“不可!”赵胤看着他,皱眉道:“陛下伤重,太子殿下必须坐镇宫中,代陛下监国。”

赵云圳噌地瞪大眼,“我?”

他只有九岁。

如何代皇帝监国?

群臣哪里会听他的话?

赵胤低头,就像看穿了他的心思一般,冷冷地道:“有臣在,殿下不必害怕。有谁敢不听殿下的话,臣便让他尝尝绣春刀的味道!”

赵云圳惊了惊,眉心紧锁,仰头望着他道:“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赵胤淡淡道:“下旨,彻查叛党。”

赵云圳看着他,许久没有说话。

内殿的门后,陈宗昶默默地站立着,一言不发,李明昌和皇贵妃亦是低头而立。

太子监国,一般是皇帝出行或者不方便处理国事等紧急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是眼下这般情况,却让人不得不产生一些怀疑。

即便赵胤亲自拿下了魏州,也不能说除夕之事就与赵胤无关。

而魏州在乾清宫酿出的血案,也确实让赵胤百口莫辩。

于是,他便不再辩了。得到太子的旨意,派重兵把守住良医堂,不让人探视,也不让人接近光启帝。

时雍看着他这般做派,内心唏嘘。

反与不反在旁人眼里都已经是反了,与其费尽口舌向人解释再授人以柄,不如顺水推舟牢牢将皇帝和太子攥在手心,才是赵胤眼下唯一活命的办法。

要不然,一旦让人有机可乘,说不定阶下囚就是他了。

谁会相信,锦衣卫作乱,与锦衣卫指挥使无关?就算赵胤把罪责全部推到魏州的身上,也无非让人觉得,是他随便找出来替他背黑锅的人而已。

魏州是他的亲信,心腹,是他亲手提拔的镇抚使,魏州一向唯他马首是瞻。如今皇帝生死未卜,小太子监国,赵胤无疑已是大晏权势最大的人。他这个看似受益者的人,辩解说背后主谋不是他,何人会信?

满朝文武,王侯公卿,无数人目睹了除夕之变。就算赵云圳信任赵胤,又如何能堵住悠悠众口?

在世人眼里,太子只不过一个傀儡而已。

无疑,赵胤想置身事外,绝无可能。

这一局,看似赵胤大获全胜,但时雍心里却十分清楚,他是被逼到这一步,不得已。

这似乎成了一个死局。

除了光启帝活过来,几乎无法可解。

飞雪连天的京城,仿佛被一块如若浓墨的幕布覆盖,不见天光。而这一块黑色的幕布——就是赵胤自己。

人们口口相传的是除夕夜的晚上,光启帝丧命于他的暗箭,太子殿下受他胁迫,整个京城都在赵胤的锦衣铁蹄碾压之下瑟瑟发抖。宫里宫外,赵胤的名字便如同恶鬼的符咒,令人一听便浑身发寒,便是连三岁的爱哭小儿,一听“赵胤来了”,也能立马噤声止哭。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