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1 / 2)
在这里当官,从无到有的发展,实在是太难了。
唯一的好处是她是知县,她拥有一县内全部政策的决定权,只要不违反朝廷的大致方向,她想怎么样都没人管她。
但就是这个大方向麻烦。
如果是在现代,要发展地方,每个现代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比如想要富,先修路啊,再比如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安排百姓就业等等等等。
但古代,后面那一点首先就被pass掉了。
你在重农抑商的古代当知县,居然让治下百姓都别种田了,先去当工人,去经商?
怕是脑子有什么问题,嫌自己官当得太舒服了?
哪怕抛开政策因素,这一点对木析来说也不可行。
古代重农抑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在粮食产量不高,劳动力不足,耕地也不算多的古代,至少在木析辖下的文岭县,真的抛开地不种,先发展工业,那她就死定了。
都别说她有没有那个推进工业时代的本事了,首先遇到什么旱季,外面买不到粮,她手底下的百姓全都得饿死。
所以木析思来想去,一直都没找着把底子薄的文岭县发展起来的办法。
也是直到下乡那三个月,她才慢慢的有了一个不算成熟的想法。
文岭县的青山绿水,破碎地形,这是阻碍文岭县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这也是文岭唯一能发展起来的办法。
她想借着文岭县尚未被人力开发出来的自然环境,培养草药。
她想把文岭发展成,整个宁朝最大的药材供应基地。
种植药田,哪怕要把药运出去卖,但那也是种植,只要出面卖药的是官府,那就不算百姓经商。
算是打了朝廷重农抑商政策的擦边球。
但是朝廷也有百姓种什么田,种什么粮的要求啊,毕竟往上交的税大部分是粮税,朝廷的运转,少不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不然打仗拿什么打?遇到什么天灾人祸,拿什么稳定人心?
所以木析想要挖到人才,提高产量,这样就可以分出多余的精力种植药田了。
总不能说,因为她辖下的百姓能干,种植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就增加她们这个全国最穷县的税务吧?
那木析这个知县第一个不答应。
但是种植药田,需要许许多多的劳动力,所以当时木析看到整个文岭县,登记在册的百姓人口数这么“惊人”,非常头疼。
哪怕借款造镇子,也要把这部分劳动力弄出来,就是因为她如果想要发展文岭县,绝对少不了人力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