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5页(2 / 2)

加入书签

善保今年十四了,因其长袖善舞,尤为擅长与人交际,且在上书房的学习生涯中,又苦练过洋文,在他入朝为官之时,乾隆特意把他放到了礼部。此番负责与英国人谈判的官员之中,也有他。

虽说乾隆给出的底线并不算难以达成,但礼部若是想要让乾隆满意,最好是能超额完成任务。

基于此,善保开始了与英国人的谈判。

起初时,善保要求英国使臣像大清属国的使臣一样,对大清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对于这种繁琐的理解,英国使臣自然不可能接受,双方一时之间陷入了僵局。

善保在“请示”了大清的皇帝陛下之后,告诉英国使臣,皇帝陛下同意将礼仪减半,这已经是考虑到英国与大清的合作关系所做出的极为重要的退让了,不能再退让。

英国使臣在仔细考虑之后,就一些细节与礼部官员讨价还价了一番,而后接受了礼部提出的要求。

倘若大清的实力不如英国,英国使臣会认为接受礼部官员的提议是一种屈辱,可既然大清有与日不落帝国相媲美的武力,那么要让英国使臣像尊重自家国王一样尊重大清皇帝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虽说两国的礼仪有很大的差距,减半后的大清礼仪仍然让英国使臣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但换个角度想想,他们觉得屈辱之事,在人家看来兴许是稀疏平常。且大清皇帝考虑到英国使臣对于大清礼仪的接受程度,已经主动将他们的礼仪减半了,这也是大清皇帝对英国使臣尊重的一种表现。

人家既然表现出了诚意来,英方自然也不能太过斤斤计较,倒显得对大清皇帝不尊重。

……

自从英国使臣的船只靠岸后,无数的百姓都争相涌到街道旁来看这西洋景儿。

这要是搁在以前,可是他们一辈子也见不到一回的盛景,如今见着了,日后与外地亲戚相见,可有的好吹嘘了。

英国使臣看到沿途的百姓们身上多穿着用纺织机织出来的布匹所缝制的衣裳,心中不由暗暗感慨。看样子,衣服的工业化在大清已经很普遍了。他为大清帝王准备的礼物中,有两样是改良版纺纱机和织布机,如今看来,也拿不出手了。

英国使臣注意到,百姓们身上的布料十分绵密,织得比他们的还好些。

街头涌现出的大部分百姓面色红润,可见日子过得不错,看向他们的目光中也是好奇居多,这是为生活所困的人不会拥有的眼神。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