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6页(2 / 2)

加入书签

扬州既然不会有事,至少不会有性命攸关的事情,那么会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赵莺莺脑子里面一条一条地过,想到什么就拿笔记下来。

第一,最明显的,物价一定会上涨。其中最明显的显然是粮食,一旦发生灾荒,第一件事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粮价上涨。不管朝廷怎么严厉惩处都没有用——赵莺莺记得,自己曾在长春宫见过皇帝发脾气,就为了灾区粮商哄抬粮价,根本不管朝廷的明文。

当时这件事砍了许多脑袋,包括一个知府官,几个县令官,以及一大批粮商。甚至一些沾边的粮商也因此受到了罚银的处理,至于具体罚银多少,全看沾手的粮食有多少斤。

但是没有用的,只要利润足够,这些粮商和官员还是会铤而走险。赵莺莺没读过什么书,但是揣摩人心还是会的。

赵莺莺心里打定主意,到时候一定要提前想个由头让家里人买一些粮食,这只是给自家吃而不是囤积居奇。

不是赵莺莺不知道这个能赚钱,只不过她心里过不了那一关。发这种人命财,她是做不到的——虽然那种时候她不做自然有人去做,她避开这个根本没有意义,但是图个心安!

第二,那时候扬州城的治安恐怕不会太好。到时候或者住回到赵家小院,或者将外婆一家接到自家来住。家里可只有赵吉一个成年男丁,其他的都是老弱妇孺,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还是人多住在一起安全,真有个什么事还有人搭把手。

第三......赵莺莺想了很多,写了满满的一大篇。等到吹干了墨,就把这张纸叠的小小的塞进荷包里贴身带着。这是怕家里人发现,到时候没法解释,也是为了提醒自己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赵莺莺把这件事记下了,但是说却没那么容易。想想看吧,自家一个八岁的女儿突然和你说之后几个月家周围要一直下雨,劝说你做出种种措施。这种事情,你该怎么想,你该怎么做。

更多的人恐怕只当这是一个笑话,有一些人就算因为气候异常而放在心里,也不见得会有什么行动。

所以赵莺莺并不打算轻易说出这件事,这件事还有时间,她想要仔细谋划,至少不能让自己说了等于白说。

打定主意之后赵莺莺就显得心事重重起来,毕竟心里挂着事情。在窗子底下打结子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的,赵蓉蓉多看了她好几眼。好在赵莺莺打结子已经熟的和吃饭喝水一样容易,就算心思飞到天边去了也没有影响她做活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