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页(1 / 2)

加入书签

自从她教了他做一些小木船,小炮竹之后,他学的很快,每天都要多做一些,等周末拿到集市上卖。

而攒下来的钱,不用说她也知道,那是要准备给她到省里考乡试用的。

府试、县试,只要搞定了魏樱,都是可以轻易过的。而且什么时候去考都可以,只要魏樱点点头。

而接下来则是六月份的院试,要统一到乡里考试,考中了成为秀才,可以获得一定的福利。(院试在乡里考,乡试是省里考。)

但只有秀才中成绩前半段好的“禀生”才可以继续参加乡试。其余的普通考生,如果想要继续考乡试,只得重新考院试。

乡试可在八月份到省里统一考试,会试在第二年月初在京城里考试。

也就是说,武将军来这里前,如果她足够有才能,至少可以考中乡试,成为举人。

她哆嗦了一下。她觉得念初对她那么好,想到这就让她觉得压力山大。

万一她没有搞定魏樱,岂不是连资格都没了?万一她没考中秀才中的禀生,那念初岂不是白给她攒钱了?

到时候她还有什么脸,去见他啊……

而且这时间跨度看似缩短为一年一次,县试又只要会做题就成,乡试又可以一直考,问题是,它又增添了个狗血的“禀生”条件。

这也就意味着,考中秀才的固然多,但是有资格去乡试的其实少之又少。

这就是统治者的小心思啊,她在心里哀嚎。

它先是把赋税提高上去,然后又放出改革中秀才免税的政策,转移了矛盾。然后逼得大家都去舔县试主考官,大家都只能暂时放下阶级矛盾,心思往一起使了。

而乡试中,秀才倒是好考了,但是人数多了又不值钱了。

它就整了个幺蛾子的禀生规定。看似录取的多了,大家都有了文化人的标签,都乐呵呵的,但其实真正考下来能够做官的人却还只是那些前面的人。

万恶的封建社会啊,她再一次慨叹。

不过……效果倒是有的。每年一次的科举,给了许多贫困子弟一次机会,可以不顾及代价,试一次。而给书生减税,也给了许多人以信心。

最关键的是,她跟他说完这一看法后,他点了点头,然后说了一句让她终身难忘的话:

“想的这么多,所以妻主难道能不考么?”

思考的太多不利于行动。

她想到了这句话,不由得把心思又放回了现实。她很忙,不仅要考取功名,还要做发明,哪有心思想些有的没的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