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页(1 / 2)

加入书签

但是这对于一个有两个不大的孩子,还需要一个男人来撑得起这个家庭的一农村家庭来说,不亚于是晴天霹雳。

之前也有说过,娘娘家里条件还比较不错,出嫁之后,嫁的这个人她也是捧在手心里面的,可以说,她前半辈子真的没有受过什么磋磨。

但是谁能知道,一直以来,作为家里主心骨的丈夫,突然患有急病去世,那个病来势汹汹,基本上没有等到什么就只人就已经过去了。

她一个女人家,辛辛苦苦拉扯两个孩子长大。这个放在哪个时代都算得上是很不容易。

所以温建国觉得他应该孝顺,他的母亲是一点错都挑不出来。如果他真的忘恩负义,有了自己的小家,不管自己的老母亲。估计脊梁骨都得被人给戳破了。

杨翠兰也知道他们家的是什么情况,都是一个村里的人知根知底的,她也确实是看中了温建国的孝顺,所以才愿意嫁到温家。

那个时候的温家家里能有点什么?家徒四壁来形容都不为过,她图的就是温建国这个人。

那已经做好了和婆婆相处的准备,这个婆婆并不像其他那些她听过的那些人一样,生在新时代,思想却还在古代,娘娘是一个比较好说话的人,也从来不给媳妇立什么规矩,更不会掺和夫妻夫妻之间的事情。

按理说这样一个婆婆,在那个年代真的是打着灯笼都不好找的,但是杨翠兰对于她这个婆婆还是有很多怨言。

是她确实是不掺和夫妻之间的事情,但是她老是压着一个儿子贴补另一个儿子。如果说家里面的这些粮食是给家里的老人吃,杨翠的是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因为这本来就是子女应尽的孝道。

但是她把这些东西都拿给她的二儿子,如果要是和平年代,天天都能吃饱穿暖,这也不算什么,但是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谁家能有多余的粮食?

他们真的都是勒紧裤腰带才省下了那么一点口粮,给家里的老人吃是希望老人吃了能够不要生病,因为现在生病代价太高,先不说颜医问药的钱,就说这个大夫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毕竟她可是见过把符水给病重的人喝下去当治病的。那东西正常人喝了都估计得跑肚拉稀,本来就生病的人喝了,这估计是去阎王殿走的更快了点儿。

结果这个老太太把他们家剩下的粮食,全部给了温建军。

就不算什么了,杨翠兰可以说服自己已经给了别人的东西,别人再怎么处理,也是别人自己的事情,她作为媳妇,手也不可能身在婆婆的房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