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页(2 / 2)

加入书签

跟摇摇欲坠的推车比,他的背影显得有些单薄。

取件点的一个新员工拧开可乐喝了口,很好奇地问同事,“他到底干嘛的?”

自己来了三天,差不多每天都能捡出“余渝收”的数十件快递。

说卖货的吧,又不见他往外发;

若说是挥金如土,也没必要住在这个老小区。

“人家做公益呢,”老员工抹了把汗,“挺好的人。”

新员工有点不信。

做公益?

这么年轻?

社会上打着公益慈善幌子赚钱的人多了去了,别是挂羊头卖狗肉吧。

一看他的表情,老员工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你还真别不信,一开始我们也不信,后来黄大姐把自家两个孩子的旧衣服洗干净送去。本想着几件旧衣服嘛,就算被骗了也无所谓,没想到大概半个月后吧,这个余老师就专门给她发回馈……”

旧衣服打包发货时的视频、快递号,寄到哪儿去,什么时候收到的,收到之后怎么处理,最后交给谁,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还有照片。

照片是在一个大城市居民难以想象的破败操场上拍的,不远处的背景里群山环绕,薄雾弥漫,举目四望不见路。

几个灰头土脸的小孩儿手拉手,对着镜头笑得灿烂无比,身上穿的正是黄大姐捐赠的旧衣服。

然后大家就知道,哦,人家是真的在用心做实事。

为了堆放这些全国各地发来的物品,人家还特意租了个车库,一年好几千呢。

快递箱子大小不一、重量不等,有的还被压扁了,摞高了就不太稳当。

余渝走几步就要扶一扶,等把车子推到车库门口,已是满身大汗。

他扶着大门喘了会儿气,不自觉想着,要是自己有廖先生那样的体能就好了。

看样子等以后闲下来,还得锻炼呀。

休息够了之后,余渝开始拆快递。

网上总有人说喜欢拆快递时的快感,但要他说,那是拆的不多。

当你每天都要拆至少几十个包裹时,剩下的只有痛苦。

而他不仅要拆,还要根据里面物品的类别和保存情况分门别类,贴好标签,进行二次整理。

捐助对象主要是福利院和偏远山区的学校,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当地环境不同,需要的物品也不同。

只有认真对应做好分类,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物资。

余渝就像只准备储藏过冬的小仓鼠,吭哧吭哧搬货,忙得不亦乐乎。

“呦,余老师回来啦。”

他正蹲在地上忙活,外面突然有个老太太带着孙子溜达过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