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6页(2 / 2)

加入书签

赵老先生听得更是迷糊,继续问道:“你们送来的那个弱症的医案,我看过了,那里头没有写用过瑶生丸啊?为何要隐去这一节?”

王医婆笑道:“不是特意隐去这一节的,是那个孩童用这药时,其实已有大好之象,这瑶生丸于他,不过是锦上添花。便是没有这药,他也能好起来,不过耗费四季之时,做一回调养罢了。再者说了,瑶生丸这样的药,万金难求,若贸然写到医案上,只怕会顾此失彼。”

赵老先生听得这话,才缓缓点头道:“倒是考虑得周全,若是这一套诊法,不只是个案,你们便是做了件极了不得的事情了。”

王医婆忙道:“那可是不敢当,我们这趟下山,原本也是有这个想头,从昨日到今日,倒是有几例相似的病症,不过病情深浅,病程长短而已,等这回义诊结束,当是能有更多的经验。”

赵老先生沉吟道:“你们那医案上,药方药膳,按抚之法,都按四时之季写得极清晰,唯独用针一节却是写得极为模糊,却是为何?”

秦念西和秦医婆对视了一眼,心里的想法无比一致,果然,这些瑕疵极难逃过这些老供奉的质疑,还好早先已经想好了说法。

王医婆一脸不慌不忙,继续解释道:“原是每个病童情况各不相同,穴位配伍便不相同。再者说,我们给这个小童施针时,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把这里琢磨透彻,只是往一个方向去想,如何能把这孩童的气机打通,让生机循环不息。”

秦医婆从旁补充道:“咱们做医婆出身的,这针灸上的功夫,比之许多大夫,还是自愧不如的,就觉着,只有是把这道理说明白了,每位大夫心里,都有自家觉得合适的穴位配伍,当时咱们和观中几位法师讨论这个医案之时,他们也提了很多建议,最后便是这样写了下来。”

这一趟,赵老先生到没急着继续发问,只沉吟了许久才道:“依小老儿浅见,这施针上头,只怕寻常医家也极难把握好这里头的分寸,按医案上写的那小儿的脉象,便是我上手,也不见得能有如此顺遂,更妄谈那些素日对哑科并无多少见识的大夫。”

秦医婆点头道:“老先生高见,正是因为仅仅用针,治疗此症,并无十足把握,才用了王娘子的按抚之法来补足,加之药房药膳,这都是缺一不可的。”

赵老先生点着头道:“倒是这个理儿,你们这心思,果然是机巧至极,难得,十分难得。”

赵老先生赞完这句,又接着道:“那按抚之法,我原只有所耳闻,这套诊法要让更多医馆用上,只怕还得更多人来习学,你们可有做过打算?”

王医婆点头道:“观中医婆,如今已经学了个大差不差,就是经验和分寸上的把握,还差些火候。主要还是医理上要通,通了医理,学起来就快,再多上手,自然就能熟悉起来。我们这趟下山,也是想从义学和药行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好苗子,还得她们愿意做医女的,您也知道,我们做医婆的,哎……”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