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0页(2 / 2)

加入书签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面对异族入侵,大周朝廷不思采取抵御措施,进行危机处理,却想着通过议和花钱消灾,换得和平。

明眼人都知道,这种和平根本维持不了多久。

着眼于一时和平的假象,希图送钱求息事,完全是饮鸩止渴、剜肉补疮,根本无法终止战乱和纷争。

想起那句“倾予朝之物力,结列国之欢心”——可笑,可悲。

也确实可骂。

但当骂的是决策者,是高坐在金銮殿上问何不食肉糜的人。

再看看现在,大家骂的是谁?

是替聂将军收拾乱局,是替关北百姓挡住北梁入侵的人。

季妧愤怒过后,又觉得蹊跷。

议和的事传出来不足为奇,反正瞒也瞒不了多久。

但具体细节和内容也一并流出,这就很是奇怪了。

怎么着也算是一级机密,就算要公布,也不该选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

现在一边倒的舆论风向,全是骂寇长卿的。

季妧不得不怀疑,是有人故意为之。

幕后的推手是北梁?还是朝廷?

亦或者,两者都有。

北梁这么做,无非是想毁了一个强敌。

那朝廷这么做……是了,甩锅。

而且应该还有别的因素在内,甚至可能和北梁抱着一样的心思。

毕竟寇长卿功绩太大,威望太高,极有可能触到了某些人的痛点。

呵。

只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浑不知虎狼在畔而自毁长城的后果。

毁了寇长卿容易,但在没有找到足以接替的人的情况下,无异于自启门户。

边关就算有险可守,也无人可恃,等着敌骑长驱直入吧。

第152章 季妧发飙

“操他娘,这仗打得可真憋屈!”

此时高峰期已经过去,胡辣汤摊子上只剩四个中年男人,拍桌子的就是他们其中一个。

“连个北梁都治不住,把咱大周的脸面都丢尽了!”

“北梁前两年杀了咱们多少人?早知道这样,一开始还不如不打呢,直接投降,跪下认爹算了!”

“那也得看人北梁愿不愿认你这个儿子!要说认爹,估计也就只有寇长卿有这个资格,要不然他咋对北梁那么大方呢?打着打着不打了,还真金白银的给人送上门……”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