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0页(2 / 2)

加入书签

“他可真是个小人物啊。八岁丧父,寡母拉扯长大,没读过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十六岁就做了黄包车夫,给车行拉了五年车,饿了只肯喝水,才终于凑够钱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他叫刘大年。”

“他也同样是个小人物。三岁就被拐子卖进了戏班子,不识字只能死记硬背戏词,背错了就要被打手板,不过桌子高就要给班主端屎端尿。他练了十二年功,终于站在了戏台中央,当了一回主角。他叫花醉楼。”

“这是一个多么冷酷的大时代啊。大时代太大了,所以它记不得几万万小人物的脸。他们就是地里的麦子,每当大时代的镰刀挥动,都会倒下来一大片。大时代叫中华民国,却不是属于人民的国家。”

“在看完电影后,《贵妃醉车》的最后一幕总是在我脑海里徘徊。花醉楼在萧瑟寂寥的戏台中央放声悲歌,台下刘大年坐在黄包车沉醉闭上双目,两行清泪在他脸上肆意流淌,可是他脸上的笑容却那样陶醉与满足。我也是在这时猛然想起,刘大年拉了这么多年黄包车,这却是他第一次坐上黄包车。

哪怕明天前途未卜,哪怕命运已经再次把他们打进谷底,哪怕这个大时代从来不曾宽待过他们,可是花醉楼和黄大年两个小人物却依旧没有放弃对美的欣赏!他们是那么热烈勇敢的活着!虽然他们粗俗没文化,但是在此时此刻,难道你能鄙薄地把他们称为大老粗吗?他们明明活的那样美!

在影片的最后,导演给予了两个小人物体面退场,在悲凉中也昭示了导演对他们的悲悯。这种对小人物的悲悯和关怀贯穿了影片始末,也是《贵妃醉车》有别于其他电影的地方。

出身世家大族的谢听澜的这部电影恰恰应证了那句诗: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大时代残酷,但是小人物可以温柔。”

黄叔脸上早已糊满了眼泪,他不住点头,嗓子眼里像含了口痰,“不愧是报纸上的先生,写的内容就是好。”

萧长乐眼中是密密麻麻的红血丝,举着报纸的手一直都在颤抖,直到听到黄叔的这番话,他终于再也忍不住把把报纸用力拍在了桌子上,“夸有什么用!这些日子来报纸上的夸奖还少吗?一个北师大的系主任算什么?之前清华校长都夸过电影的!”

他猛地站了起来,大腿不小心撞到了桌角,痛得撕了口气,眼中的泪终于落下来,他委屈的看着黄叔,迷茫不解的问道:“这么好的电影,这么多人夸的电影,怎么票房这么差?”

黄叔心疼的看着这个委屈的孩子,枯树皮一样的手轻轻拭去他脸上的泪,“长乐不哭,不哭。这么多先生夸奖可是钱都买不回来的。”他裂开嘴,有些欣慰的说:“起码这一次,我们徽戏大大长了回脸!虽然票房不亮眼,但是你等着瞧吧,以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戏迷来听我们唱戏的,祖宗的手艺会传下来的!”

黄叔话说的笃定,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副宾客满席的盛景。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