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6页(1 / 2)

加入书签

……

宁泽清第二天一大早就上了门。

此时医馆刚开门,病人还没上来,正好可以细谈。

云禧把宁泽清引到接待室,王妈妈送上了茶水。

二人寒暄一番,很快进入了正题。

宁泽清道:“关于青霉素一事,老朽已知晓大概,但不太清楚其对症病症和使用方法,还请云大夫不吝赐教。”

云禧道:“乳蛾、发热、咳嗽、花柳病,流火等等。此药需要注射,并且有些人会发生不适反应,所以需要先进行测试,只有对药物没有过敏反应的人才可以继续使用。”

宁泽清听见前一句话很兴奋,听到后面又有些不解,“什么是注射,为什么会有过敏反应?”

云禧道:“这跟桃花癣一个道理,但比那严重得多。”

宁泽清“哦”了一声,“老朽知道了,云大夫的册子里提到过。”

云禧道:“药做起来麻烦,使用也不那么简单,需要一只注射器,宁老先生在工部有人吗?”

宁泽清摇摇头,“老朽只能说认识人,弄几瓶酒精可以,但若让工部的人做东西可就难了,毕竟牵扯到方方面面,尤其是这个时候。”

云禧笑了,“能弄到酒精已经不简单了,宁老先生觉得酒精怎样,有效果吗?”

宁泽清赞道:“老朽本是不以为然,但所有宁神堂经手的伤患都没有出现发热的症状,老朽便知所言非虚了。”

云禧放了心,“宁老先生是个兼收并蓄之人。”虽然老,却不迂腐,确实是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她说道:“没关系,工部的事晚辈再想办法,宁老先生不必操心,现在我们谈谈合作的事。”

……

二人都是有备而来,很快就敲定了所有细节——青霉素由二人共同开发,算作两股,云禧提供技术支持,其他的全权由宁家负责。

又过两日,医馆里开始有更严重的伤口发炎患者上门了。

云禧一方面清创,一方面辅以中药消炎,勉强可以应付。

但这也提醒她,该准备的工具必须准备起来了。

十月五日,她做好准备,主动进了宫。

郑太后是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意志力不错,始终按照云禧制定的作息和食谱有规律地生活,血糖控制得非常好。

消渴症不复发,就说明云禧说的是对的,对云禧的好便也越发地发自内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