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页(2 / 2)

加入书签

彭瑶也沉默下来,脑子里关于武阳国的一切吐槽都抛之脑后。

她突然想起来,燕均培说完焦源梓回国的事情,他们不知道聊起什么,燕均培忽然感慨地提起:“焦院士后来主动提出,要回归蓝国国籍。近五十年来,他是第一个回归国籍的蓝裔。”

蓝国在许多人的眼里,或许不够强大,许多方面的制度也不够完善,但祖国的魅力就在于,无论过去多久,她的子女都愿意为她奔赴万里而来。

--

系统给的那十个亿,除了给科研小组们的预算之外,剩下的那些,彭瑶直接通过有在高校任职的科学家们,联系上了他们看好的几个在校学生。

基本都是贫困生。

彭瑶先前听科学家们发牢骚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许多科学家在学校里都有职位,有时候还会带学生到实验室里帮忙——当然,不是小岛上的这些实验室。

这些学生明显是他们看好,准备培养起来当自己接班人的,只不过似乎因为家境不好,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我那个学生,就是上回在实验室,给咱们带早饭的那个。他家里不想让他继续上学了,让他回去种地……唉,家里不支持,我也不好拦他。”

“他是硕士生?也是,研究生阶段,学校补贴也就1000多,只够正常吃饭的,在学校待着还好,出去社会上,连房子都租不起,科研打底子的路又长,等出来,年纪都奔三十了。这个年纪,在一般家里都已经成家立业,家长不支持,很正常。”

“别说是咱们这种天天下实验室的了,就算是文学方向的研究,也得买大量专业书籍、外文原著,这都是小众书,一本价格就得上百,家里没钱,怎么支撑得了呢?”

“可他的成绩是真的好……唉,可惜了。”

“即使家里不反对,在中大陆那些平台上发表论文的费用,他也没法承受。现在这个任职标准……罢了,回去过父母期望的生活,挺好。”

科研这一行,坚持下来的人太少了,能被带去实验室的基本都是导师非常看好的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跟古代正经三跪九叩过的师徒差不多。

这么好的苗子,就这么因为家庭条件放弃,彭瑶几乎都能看得见这些科研大佬们眼睛里的泪花。

人才难得啊,有天赋又肯吃苦的人才,更难得。

彭瑶因此记住了这件事,科研小组的预算饱和之后,看还剩下一些钱,也没想着找别的渠道花掉,直接找上那几个导师,让他们带给了他们的学生。

希望能让他们改变自己和国家科研命运的道路,能走得顺畅一点。

--

这次的任务完成之后,彭瑶账户里立刻多了1个亿的存款。

科研项目这边的预算已经十分充足,暂时没有更多的资金需求了,彭瑶住在国家爸爸提供的别墅里,吃穿用度都有国家爸爸报销,也用不着这么多钱。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