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2 / 2)
司礼宫女刚要引百官退朝,却听底下忽然有人高声。
“陛下且慢,臣还有事要奏。”
楚滢一听声音,眉头飞快地一皱,已经道是不好。
无奈众目睽睽之下,只能在人群中寻到那道身影,和缓道:“李大人,可是对朕方才的布置有何见地吗?”
不待她开口,又道:“不若退朝之后,与朕一同到御书房内,细细商讨。”
这话明摆着,是在递台阶与她,但凡是能站在这个朝堂上的人,没有听不明白的。
但是,愿不愿接这台阶,却有两说。
而这位耿直了一辈子的李大人,显然就是个不吃哄劝的。
“陛下,”她干脆利落,掀起外袍就跪,“老臣有一事,斗胆要问陛下。”
不必她说,这恐怕是每一名大臣心中所想,只是人人皆不敢言,单等着如她这般的,公之于众,替她们一了心愿罢了。
她匍一开口,各人的眼睛便都落到了楚滢身上。
目光闪烁,像是还怀着几分小心畏惧,但那底下,却又透出某些隐秘的期待,仿佛在角落里看戏的人,人人紧盯戏台,人人事不关己。
楚滢的眼睛不由自主地眯了起来,“何事?”
“陛下于赈灾事宜上,思虑周详,调度得当,臣等并无半分异议。只是此番大祸,从何而出,朝野上下,都需要一个交代。”
那老妇直直望着她的身后。
“老臣不知,陛下是否同意给百姓一个交代?”
“……”
楚滢在众人注视之下,脸色沉着,其声温和,“此次事出,朕也极为忧心,只是于火器火药一事上,朕并非专精,亦不知其究竟为何故。朕方才已指派了大理寺,务必查清查实,待结论呈上后,必有定夺,不会欺瞒百姓。”
不料这李大人却是昂首挺胸,半分也不给她脸面。
“老臣于火器火药之流上,更是分毫不通,但老臣活到这把年纪,却深知一个概览全局,不可因小失大的道理。”
她板着脸孔,声音老迈却执着:“大理寺领了命去查,想必至多能查出一个火药存放不当,或是工匠不慎失火的由头,公文呈到陛下的御案上,随后呢?想来不过是惩处几个工匠罢了。何况张提督方才已说,方圆二三里内夷为平地,那事发时的工匠还有几人活着尚未可知,痕迹大约也多半泯灭了,老臣敢问陛下,便是细查,又能查出什么来?”
她目光如炬,直盯过来。
“若依老臣之见,自古以来但凡有错,皆是主事者担其责,一家之祸当责问家主,一司之错当惩处主官,放之四海皆是这个道理,无人可以置身事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