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页(1 / 2)
说到底还是爷奶偏心,把好脑子都给了小叔。
满宝:……
拿到了第一笔钱,周家兄弟便放心大胆的放手去做了,尤其是看到满宝和周立君算出来的收益后。
他们更是用心,为了以后长远的合作,兄弟几个恨不得每粒麦子都要检查过。
而老周头在掉了三天的头发后,看到他们带回来的银子,听说了唐县令的豪爽,他立即精神抖擞起来,晚上睡得倍儿香,头发也不掉了。
梦里都笑醒了好几次,他悄悄的和钱氏道:“像杨县令、唐县令这样的县令才是好人呢。想想以前那些县太爷,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哪敢跟他们做生意呀。这要是做了,岂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吗?”
“说话小声些。”
老周头:“也就告诉你。”
周家兄弟这一次动作不小,连杨县令都惊动了,不过他也就默默地看了一会儿。
最近他们县里突然来了不少的流民,他下去走访了一下,隐约知道自己被坑了。
但人都送到了眼前,没道理还把人往外推吧?
于是一边安排劳丁服役,修建水利,给流民们开荒分地,建房子御寒,还要分发赈济粮,把人登记造册纳入罗江县户籍。
果然,没过多久,杨县令又被人弹劾了。
有人参他抢人抢功,而且这一次不是附近几个县的县令弹劾他,而是京城里的御史参的。
杨县令的案头上又多了两本折子,他须得写辩折。
杨县令叹息,虽然他不怕被人参,但总被人参对他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的,比如会给朝中的前辈们留下好大喜功的不好印象。
但谁知道他的冤屈呀,这次真不是他抢人,而是有人把人送到了他跟前,他要是不安置,他觉得会很对不起自己。
流民安置下来,那就得需要粮种,杨县令便将给京城那边献的麦种减了三分之一,哼,不是喜欢参他吗?
那就参吧,看谁吃亏。
如今,罗江县有良种的事已经是过了明路,朝廷都嘉奖过杨县令了,只是还没来得及给他论功行赏。
既然过了明路,那么好的麦种自然是需要给皇室的庄园,朝廷的司农寺提供一些的。
所以今年秋收还没结束,朝廷的公文就到了,皇宫甚至还派了一个内侍过来沟通。
当然,他不止是为皇家庄园来的,还有这个公主,那个皇妃,再那个皇子,他们的庄子都紧缺这样的良种……
杨县令自然不是白给,但总有人想白拿,所以最近他的心情很不好。
他的心情一不好,他就想让人家的心情也不好。
所以这边周家兄弟的第二批粮种才运出去,他就给还住在县城里的内侍说悄悄话,说县内的良种起码被益州城那边取走了一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