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1页(1 / 2)

加入书签

“这只是我所想,大开各门,以令有一技之长之人,为我大昌所用,难道不是我大昌之福?”人之所长,以一己之所长,为天下造福,亦可为后世造福,有何不可。

莫恢打量萧宁,年轻的女郎,成竹在胸,高瞻远瞩,令人不禁感叹。

萧宁想取才,而且是不拘一格,凡有才之人,以其才为天下用,即可。

“故,题目可分文武,当知农桑,知黎民之苦。朝廷所建,是为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若不以百姓为重,所思皆是如何争权夺利,身居高位,这样的官,不要也罢。”萧宁将她的标准道来,众人听之颔首。

《尚书》已然有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谁敢说萧宁所指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对?

一朝立国,若不以百姓为重,这个王朝也存不了多久。前车之鉴,纵然有人想否认,谁理会他们了?

“是以如何分类?”看得出来,萧宁心中已有章程,一事不烦二主,就让萧宁来吧。

“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道举、工程。”萧宁一一道来,更是不断地解释,萧宁的目光扫过一众人。

听她一道来,一众人立刻明了其中所考的科目究竟是什么,无非是诗书礼义、算术、历史、律法。确实如同萧宁之前提的要求一般,样样人才都要。

当然,若是有那全才者,想全都考,亦无不可,朝廷乐意得这样的人才。

“如此,题该如何出,已然明了。”姚圣不得不说,萧宁这脑子实在是好,有了这样的总结,谁还能不知怎么出题?

萧宁与众人抬手,“请。”

既然明白了,就请他们各自出题,如何能为难得应试学子,各凭本事。

此后不过十日,大昌第一场正式的试举启动。

很多年以后,关于科举二字的出现,大昌朝史书记载得一清二楚,太女萧宁提议以试取士,自此,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而五十多名的无类书院学子,一应应试之题,答案公之于众,以令满朝大臣,甚至天下饱学之士得阅,以令天下人知,大昌所取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学子。

想在大昌为官,他们需要付出什么,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就算之前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这一回都不敢吱声了。

若说为官无才,官不复存,可是这些学子,哪怕尚显稚嫩,却有一腔爱国爱民之心,对大昌亦是心之向往,若能为官,甚以为喜。

正是因为对这个新建王朝存有希望,更愿意将这个王朝打造得更好,为此他们愿意付出一生。

萧宁从文章中读出一个又一个满怀憧憬的人,心下也是暖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