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1 / 2)
这仇不报她就不是乐臻了,可恨的是那幕后黑手太能藏,费那么大功夫去找他不划算不说,还不一定能找到。
和康熙不同,乐臻不是没怀疑过隆科多,可到底是皇帝母族的人,天然和蒙古对立,再怎么和她有矛盾也不至于勾结蒙古吧。
此事可大可小,全看皇帝怎么处理了。
围猎结束,乐臻休息的那几日,康熙还去参观了盛京的一些景致,接待了不少拜访的蒙古亲王。等乐臻好得差不多,行李也收拾得差不多,康熙一行人便启程回京了。
一路疾驰,十来天的功夫便抵达了京城。
回京后,康熙陆陆续续召见了几个他先前看好的武官,其中就有受召回京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终于在十一月底,康熙决意出兵台湾,施琅为攻台之主将。
这些年,康熙大力发展水军,改进船只舰队,甚至让戴梓研究了将火炮装到船上,打造钢船铁炮。
本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三藩已除,兵强马壮,此时不攻台,更待何时?
施琅接下圣旨,当即南下回到福建,休整一番便率军攻打台湾。
施琅离开后,康熙和乐臻很是坐立难安了一段时日。康熙几乎每天都得问一遍梁九功可有捷报传来,乐臻每天都得问康熙好几遍台湾拿下了没。
理智上他们都清楚,如今钢船铁炮甚至火铳都有了,水军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差,施琅没有打不赢的理由。
但是,那是台湾啊,是现代迟迟没有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台湾,他们怎么冷静得下来。
这种不理智出现在康熙身上,不管是梁九功还是其他什么大臣,又或者是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他们都无法理解。
这个时代,能理解这种不理智的,只有同样知道那段屈辱到了极点的历史、知道台湾意味着什么的乐臻。
次年春,捷报传来,郑克塽领郑氏官兵请降,台湾被收复。
“比原先的历史上早了将近十年啊。”康熙忍不住感叹,“这一次,什么都不一样了。”
“毕竟我们创造的才是当下的历史啊。”乐臻又看了一遍捷报,忍不住笑,“这一次,说什么也不可能再迎来那样的未来了。”
“别太飘了啊,还早着呢。”康熙提醒道,“咱们离现代可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慢慢来嘛,谁还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不是。”乐臻掰着手指头数道,“内忧只剩一个蒙古了,外患的话……咱们什么时候开通海外贸易呢?”
“我记得你先前说过,已经有一批皇商出海过了。到时候,让那些没经验的跟着这些有经验的,一点点在外面站住脚。这回,占据先机的,一定是我们。”
“嗯,不急。这回,我们有很多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