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页(2 / 2)
“皇上,这是什么新武器吗,小王瞧着竟比弓箭还要好使?”一个蒙古亲王按捺不住,开口问道。
“不是什么新奇物件,火铳罢了,前朝就有。”康熙的语气轻描淡写,“朕瞧着有趣,便叫人试着改了改,如今这些用着还算不错,朕就随手赏赐了一些出去,不曾想他们竟连围猎都用火铳来。”
“可见他们重视皇上恩赏,围猎本也不曾有谁说一定要用弓箭。”蒙古亲王奉承道,“再者,皇上这火铳威力甚大,倒和小王先前见的完全不同。”
这番话说得好听,康熙很满意,也就宽恕了他言语中的试探,只随口道:“不过玩物罢了,比起火炮,火铳威力还是小了许多。”
这句话说出来,康熙像是自知失言,只专心看他们围猎,不肯再提半句火铳的事。蒙古亲王也懂得察言观色,笑着转移了话题,只在心中默默想着康熙口中的火炮。
康熙自然不可能和他们解释自己费了多大功夫才将火铳改造到这种程度,更不可能告诉他们这玩意儿目前还不能大批量生产。他想要达到的也就是一个震慑目的罢了,毫无疑问,现在已经达到了。
经过今日这场围猎,即便先前不了解火炮,蒙古亲王们也一定会好好了解一番。火铳曾经什么样他们也能查到,和如今一对比,想叫他们不要恐惧于改造后的火炮都难。
虽然事实上火炮的改造毫无进展。
其实,即便没有火铳火炮,在得知大清皇帝不费一兵一卒平三藩、清楚大清兵力不损反盛的情况下,蒙古亲王也不敢造次。但是,为了避免某些人有侥幸心理,康熙还是选择吹吹牛。
毕竟,他下一步就打算搞台湾了,一点也不想感受到台湾还没搞定家就被偷了的惨状呢。
围猎中途竟然出现了一头大棕熊,弓箭拿它毫无办法,在大家只能狼狈逃窜的情况下,一个手持火铳的官员出现了,二话不说举起火铳射向棕熊的脑袋。连着两发弹药出去,棕熊大吼一声,还是摇摇晃晃地躺下了。
这些是在参与围猎的几位官员一道将大棕熊拖出来后亲口讲述的,其中一位官员口才极好,将场面描述得惊险万分,火铳更是被他说得神乎其神。
经他这么一番讲述,又有那样大一头棕熊佐证,在场便没有不信服的,火铳的威力又被抬了一个档次。
有些人敏锐地察觉到一个点——连着两发弹药。
弓弩正常一次只能射一箭,即便同时搭上两支箭,也只能射向一个地方,准头还会变差。只射一箭的情况下,每次弯弓搭箭都是要费时间的,可火铳可以连着打,中途也不会浪费时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