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1 / 2)
而事件也确实向着余杉害怕的方向走去。
张平没能接回女儿,余杉看见他一个人默默在车里以泪洗面的样子,长达二十多年的分隔,再见面时女儿过的好那也就算了,可在张平这种接受过教育的人眼中,女人过着可悲且无力的生活,就如同这个躲在世界的一隅,害怕变革,若是无人问津,就会悄悄的腐烂消失的村落一样。
园园的思想已经被同化,她恐惧于离开,习惯了服从,所以哪怕她认出了父亲,也绝不会伸出手拉住他。
张平在和对方激烈争吵的时候曾经说过他要报警,起诉,把他们统统都抓起来,这群抢夺别人孩子的垃圾,但下一秒却从女儿的眼中看到的深深的不解和谴责。
自此受害人张平成为了女儿生活的介入者。
当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多余的时,这种绝望比无望的寻找更让人崩溃。
这件事情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大,甚至有大量媒体前往大湾乡进行采访,随着舆论的引导,这名站在漩涡中从小被拐卖至大湾乡的女人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她爸爸找她找了大半辈子,听说工作也丢了房子卖了,结果她还不领情#
#好生疏,这种人还不如不找呢#
#人怎么能奴性到这种程度,居然帮着买卖孩子的人说话,张爸爸好可怜#
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大团圆的结局,喜欢的是至情至孝的桥段,却忘记了环境对一个人思想的改变多可怕。
这点在大湾乡待了长达三个月的剧组最有发言权。
于是在多方考量下,编剧决定临时更改张怀楠这个角色的结局。
现实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艺术更残酷。
开学已经一个半月时,余杉杀青了自己的最后一场戏。戏中父亲离开了大湾乡,走前张怀楠前来送别,她来时没有带着孩子,自己独自一人来的,手里拿着点苞米,他们依旧生疏,车子开走时连一句爸爸也没喊出来,可父亲从后视镜看过去时,从女儿不断变小的身影中隐隐看到了小时候园园的影子,她站在温暖的家玄关处,软糯糯的说。
“爸爸上班路上注意安全,园园等着你回家哦。“
他们约定每年过春节,张平都可以来一趟,看看女儿,知道她过的好不好。
日子总要过下去,而生疏感总有一天会消失,而人,总要有希望才能活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