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页(1 / 2)
陆东平在招待所弄了水跟温婉好好的洗漱了一下,然后让温婉在这边休息,自己去了外面打探农场的位置。
高台是个县城,光农场就有三个,都在开荒耕种,但是高台农场就一个,离火车站最近,那是高台这边最早建起来的农场。
温婉不知道老温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该给他带些什么。她记得老温最喜欢的就是首都那边国营饭店的豆汁和卤火烧,高台这里是没有的。她在供销社里面买了一整条的大前门,这玩意儿算是烟中的奢侈品,在这边并不是很畅销,她买的也算是利索。
温世华好这口,但是温婉记得她妈妈在的时候老温在家里是不敢抽的,偶尔憋狠了去外面抽一根,回来刷牙恨不得把牙齿刷掉一层,生怕她妈妈闻见味道。
温婉觉得,都到这种境地了,也就无需要讲究这些了,只要他开心他喜欢就好了。
说是最近的农场,可坐拖拉机过去也花了整整两个半小时。
这里地广人稀,看着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但是很多土地都是解放后陆陆续续的开出来的,气候挺恶劣。哪怕栽种了不少白杨,依旧抵挡不住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吹着的风。这里的土质不是黄泥也不是黑土,就沙土地。存不住水,能长的就只有玉米和小麦。
春玉米,冬小麦,一年两茬的种着,还要人工开挖池塘蓄水。
早先种植的白杨林周围还在陆续的种树,林子中间有池塘蓄水,周遭就能放一些牛羊。
温世华这会儿和人正在挖塘子。今年这边旱情严重,已经有个把月没见一滴雨了。泥沙地本来就存不住水,再长时间不下雨,玉米叶子都干的打卷了。原先那零散的分布在各处的池塘根本就不顶用。
温世华跟人把整个农场翻来覆去的转了好几遍,挑选了合适的地方挖塘子,等把池塘掏好让慢慢蓄水,在开水渠往地里面,人力扯水扯到水渠里面去浇灌那大片大片的庄稼地。
池塘已经挖的见水了,掏出来的淤泥要用担子出去填地,他身上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短袖衬衫,衬衫压在裤子里,脚上穿着的草鞋已经被泥糊的都看不见肉了,裤腿卷到膝盖下面,小腿和裤子上都是泥,脸上都沾了好几坨。
刚刚把担子里面的泥倒,气都还没来得及喘就听见农场里面的大喇叭在喊:“温世华,温世华同志,有人找你!温世华同志听见广播请速来广播站,温世华——”
温世华愣了一下,把担子挑在肩膀上,寻着声音找了过去。
广播站那边有一大片一层的砖瓦房,是农场最近几年新盖起来的,错落的房子围了个大院子,广播站就在院子里面。周围的房子那是给支援农场建设的知青准备的,能到这边来的知青都是出身良好家里有门路的,到这边来虽然要参加劳动,但是年底有工资有票券,不仅能自给自足,还有余钱往家里寄。
温世华这种犯了错误的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的,他跟着一群老革命住在不远处的仓库后面的草棚子里面。最简陋的环境,最艰苦的生活,干最辛苦最重的活,这就是劳动改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