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5页(2 / 2)

加入书签

齐氏有点不敢置信,“那学堂里读书的不都是男娃?人家怎么会要她一个丫头?”还是跟着她在家里学学怎么纳鞋底吧。

小麦有点不高兴,“娘,丫头怎么了。您这话要在外头说说就罢了,在这大苗山里可不要说这种话,要被人不喜的。您也不看看这大苗山能有今天靠的是谁。”

齐氏一听这话有点慌,“我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看别家学堂读书的都是男娃不是。”

看她娘这紧张的样,小麦意识到自己有点过了。

“对不起娘,是我话说重了。那学堂我打听过了,女孩子们可以进的。而且苗家沟的孩子们无论男女,还一律免束脩呢。不过像咱们这样外村来的,在作坊里上工的,可以把自家的孩子送进去的,每个月交一钱银子就是了。”

齐氏听了还是有点犹豫,一钱银子,一百个铜板呢,等买多少糙米了,够她们娘仨吃多久。

自从小麦爹去世后,齐氏也很是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至于女的说的每个月能挣好几两,那不是还没到手么。

小麦没办法说出她现在有两百两银子的事,不过之母莫若女。她直接拿出了杀手锏,“等小稻长大了,你想让她进作坊上工吗?每个月拿一两银子那种。”

齐氏不假思索,“当然了。”

这个时代程朱理学的思想还没有那么泛滥,尤其西南边境民风开放,没有女子不能抛头露面那一说。

一两银子,放在任何普通百姓家里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就算齐氏再没见识也明白,若是小稻将来有这么一份营生在,嫁到哪个人家,婆婆都不敢欺负了。

“人苗东家可说了,过几年作坊里招工会紧着那些认识字读过书会算术的人招呢。”小麦给她娘解释。

“要小稻不识字,将来可如何能进作坊?”

听到这里,齐氏也不再犹豫,她算数不好,但是这笔买卖还是算得清的。

送闺女去读书,笔墨纸砚省着点用,一年说不定二三两银子就能搞定。

又不是去考秀才,读个三五年,总能读出来的。总的花费无非是十几两罢了。

等小稻长大进了作坊,一年便能挣回来。

小稻可不一定有小麦这份机遇,没有面试,年龄不到,也不知道人苗东家看上她大闺女哪点了。就跟撞了大运一样,就被收进来了。

小稻将来可是要靠自己的。

齐氏想到这里,把小女儿拽到了身前,“听到你姐姐说的没,过段时间送你去学堂。你要是敢不好好听夫子讲课,不好好做作业,娘回来打断你的腿。”

小稻还一脸懵,不过看着她娘满脸的严肃,赶忙使劲点点头。

连刚进作坊的小麦家都认识到了这点,更何况大苗山里的其它人家。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