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页(1 / 2)

加入书签

于是陈潇和张氏父子非常听话,连酒店门都没出,外卖都没叫过,自带一箱泡面,天天靠泡面凑合。

盛时指挥庄晏把一箱苹果搬进屋,屋里的人看到两个记者进来,纷纷起身打招呼。

工作这么多年了,庄晏有时还是会英雄主义上头,采访对象一热情,他就忍不住话密,仿佛不加倍热情回去,就对不住他人民喉舌的身份。

“不麻烦不麻烦,应该的应该的,应该谢谢大家接受采访,支持我们工作。”庄晏说,“这不下周一开庭嘛,我们过来就是想提醒——”

“就是过来看看大家。”盛时一口截断了他的话。

眼睛挨个在屋里人的面庞上扫过去,这个案子过去太久了,看名字还有几个眼熟的,但看脸几乎都认不出了。

同样都是工作,做别的工作,大多会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搭档,相对固定的对接客户,唯有但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联系格外微弱,新闻资讯日日更新,采访对象一个接一个,报道面世后,大部分就断了联系。

但有张面孔他怎么都忘不了——盛时一进屋,坐在床上的年轻人——现在也是个中年人了,就局促地站了起来,嗫嚅着打招呼:“卫记……”

盛时冷淡地打量了他几眼,略一颔首,走到窗边,跟陈潇聊了起来。

“他怎么也来了?”盛时问,“刘宝根。他说要跟你们一起维权?”

“嗯。他怎么了?”听他这么问,陈潇有点不安。

眼前这张脸与几年前那张崩溃、嚎啕大哭的脸重合。“怎么办啊卫记者?俺怎么办啊?俺妈卧床不起,俺媳妇快生了,结果爸现在又出了这事,俺一家人可怎么活啊卫记者?!”

那时候,卫南山比现在年轻几岁,比现在心软,也比现在热血上头,在医院里,一个接一个地听到四个重伤者宣告抢救无效的消息,他也有点绷不住情绪。

采访对象那么信任他,握住他的双手,当做救命稻草一样哭诉哀求。除了一遍遍地说“别怕,先等抢救消息再说”之外,他也找不到其他词了。

“俺媳妇马上就生了,本来我老爹挣钱还能补贴家用,现在怎么办啊?”

“没事,没事啊。”卫南山咬了咬下嘴唇,“这样,今天费用我先帮你垫上——你别有负担,等你以后有钱或者赔偿款下来,你再还我就行。现在最重要的是人救回来。”

再后来,死伤者家属接受了赔偿,跟欢达建设签署了协议。记协下来调查报道失实一事时,大部分采访对象选择了三缄其口。只有三个采访对象愿意配合,接受记协的询问。

其中就有刘宝根。

“对……是来。俺说不好,卫记者教俺怎么把话说得有条有理。”

“卫记者说,这事不闹大,俺们死伤者家属根本拿不到赔偿。”

“卫记者是好人,他还给了俺两千块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