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页(1 / 2)

加入书签

周誉双眸微微眯起, 如刀似锋地在他身上扫了扫,而后从鼻息间几不可闻地哼笑了声:“他们越是荒唐越是争斗,场面才愈发有趣, 本王为何要恼。”

“若王爷真是如此想的, 又何必要镇守边关, 看着大周四分五裂不是更好?”

赵琮虽然清瘦却背脊挺拔,站在书桌前就像是支翠竹, 纤细而苍劲,周誉像是头次看清他, 细细将他的样貌品了两眼。

像是想起了什么, 才挑了挑眉,“听闻都国曾有位赵太师, 位列三公之首, 辅弼国君,选贤举能,可惜后被奸佞所害,抄家流放汉北之地, 常人都道, 若非赵太师被害,如今统一中原之地的便不是我大周。你与赵太师,有何干系。”

“此乃草民先祖。”

闻言,周誉看他的目光倒是变了些, 他当初会多看季修远一眼,便也是因为季家之名。

但若与赵家的文治武功相比,季家便显得黯淡无光了,赵太师乃是经天纬地的治国之大才,可惜当权者昏庸无道听信谗言,害得忠臣流放枉死。

不过钦佩是一回事,相信又是另一回事,就算赵太师真是赵琮的先祖,有才的也是先祖而非他。

“看来你选人的目光不怎么样,这天下又非本王之天下,便是亡国也与本王无关。”

“世人皆道王爷距皇位不过咫尺之间,道您狼子野心,剑指天下,可草民却观王爷并不想要这皇位,王爷想要的不过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周誉蓦地站起,遮挡了半数的烛光,高大伟岸的身影将单薄的赵琮笼罩于内。

“你又怎知本王是不想要,而非要不起。”

“王爷若有心,先皇又如何能登基,王爷的志向并不在此。”

周誉没想到,这么多年以来,最了解他的人,竟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他自小亲得父皇传授骑射本领,幼时在父皇御案上看到最多的,便是收河山平反贼的奏折,父皇在他耳边念叨的最多的也是军策,布兵之法。

父皇毕生所愿,便是山河一统海晏河清,这便也是他的志向。

至于这皇帝谁来做,又与他何干。

只可惜他的那几个好哥哥,防他犹如防贼一般,但他从不为这个憎恶他们,唯一令他愤怒的是因为猜忌防备,令他没能见到父皇最后一面。

若非这国这天下,是历代祖先以血肉打下,是父皇终其一生之所愿,他又如何坚守至今。

他向赵琮走了两步,薄唇轻扯,眼里是隐隐的杀意,“你的本事有多少,本王尚不可知,但胆子倒是不小,竟敢当着本王的面说这些,当真是不怕死?”

“王爷若想杀草民,草民也活不到今日。现下奸佞当权,帝星岌岌可危。”

这说的是周允乐,但能算到这个并不算多厉害,明眼人都知道,一个傀儡小皇帝,不危才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