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页(1 / 2)
他感受到了应禹海的真心相待,就认真的听了起来。
哪怕他暂时用不上,学会了总有用得着的地方。
应禹海讲了一阵,说起奉天县田地划等的事儿来:“任何政令施行起来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的很,要多方面的考察,把各种人和问题都要想进去。”
唐谨接口道:“大人的初心是好的。”
应禹海感叹:“初心好也没用,百姓没觉得你办了件好事说明事儿没办好。我原是看着闽省这样施行挺好的,才想要减轻有些百姓的负担。谁知这县令都是外来的,士族和吏却是本地的,不跟你同一条心,只谋着自己的私利,行事多有不便。”
“闽省多丘陵,又有山地,可能田地的差异大,有的浇灌也不方便,收成也就差的大。奉天位于关中盆地里,地形和平原一样,田地和水的差异都小一点。”唐谨也不说应禹海做的不对,只把区别说了出来。
这也是他看应禹海是个实在人,没有官场上那种不好的习性,也原意说点实话。
应禹海抚掌长叹:“原来连你这么小的年纪也懂这一点,可惜我第一次当官,没有经验,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连这种话都说,可真是太实在了,唐谨便笑了:“我也是考虑过很长时间才明白的,不过嘴上厉害,让我去当县长,我肯定做的没你好。”
应禹海觉得唐谨很会说话,跟他相处起来很舒服,又跟他说了一些做县令应注意的问题。
这个时候,状元楼掌柜的拿了笔墨纸砚上来,跪下对着应禹和唐谨问安:“县尊大人安好,唐大人安好。”
应禹海没说话,唐谨看了应禹海一眼,对着掌柜的说:“起了吧,可有事?”
掌柜的弯着腰,对着唐谨恭敬的笑道:“小的这店虽名为状元楼,实则没状元郞到过本店吃过饭,唐大人这次来,可是让本店蓬筚生辉,实至名归。是以小的想请唐大人留个墨宝,这样以后客人也不会觉得我说的是虚话。”
唐谨明白了,这是找他打广告呢。
应禹海能把饭局做到这里,不是跟这家掌柜的熟,就是有什么关系。
掌柜顿了顿,怕唐谨年龄小,不懂这里边的门道,也怕唐老爷子没见过世面不清楚,还是说的直白了一点:“这润笔费,小的都准备好了。”
唐谨刚已经看到小二手里端着的盘子上有四块银子了。他看了看应禹海的脸色,见他面色上带着笑,想也是知道这事,假意推辞:“这要写,也要本地的父母官写了才合适一点吧?”
应禹海笑了,拉着唐谨起来:“你快写吧,我可不是状元郞!写了可就名不符实了。”
纸墨笔砚都铺在了一旁的小案上,唐谨看应禹海不在意,就净了手,磨着墨,问:“写什么。”
“就写状元楼三字。”掌柜的哈着腰笑应。
唐谨看了看盘子里的笔,大中小号都有,他磨好了墨,挑了一支大号的,左手捉着衣袖,写了头大的“状元楼”三个字。
掌柜的看唐谨字写的好,高兴的很,把盘子上的红绸四个角一提,包起了里边的二十两银子,弯腰双手递给唐谨:“小的谢大人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