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0页(2 / 2)

加入书签

第二麟拿了个馒头咬了一口,皱了脸,想吐又不想浪费粮食,一时不知道要不要咽下去。

“怎么了,很难吃?”唐转见状,也尝了一口,觉得味道很好啊。

第二麟最终还是把馒头咽下去,剩下的递给他爹:“甜的,这馒头竟然是甜的!”

唐瑾想起南方的馒头确实是甜的,不由笑了:“这糖也金贵,能吃到甜的算是店家良心了,难怪贵。”

别人不知道,他却知道,他爹爱吃甜食,是以没注意这一点。

“可是馒头里怎么放糖,不应该把糖放碟子里沾着吃吗?”第二麟郁闷,拿了个包子吃,结果……

“怎么连包子皮都是甜的!这是酸菜包子!”

大家都笑了。

南北的差异,可不止是气候,还有饮食。

茶楼里坐了一半的人,等吃完了,已经坐满了七八分,谈话声不绝于耳。

等待的时间总是难熬,有些人就主动与旁的人攀谈起来。

可惜各省口音相差大,很多都听不懂对方说什么,也沟通不了。不过多搭讪几人,也能遇到口音相似的,勉强能听懂,却免不了鸡同鸭讲。

唐瑾他们在这里也没有遇到熟人,倒是有京城的人来搭讪,能与之交流。可以他们了解唐家这群人只是会讲雅言不是京城人,不一会儿就坐回去了。

唐瑾他们倒是遇到一个秦省的,也就拼桌坐一起了。

离发榜的时间越近,越是人声鼎沸,谈论的都是考试和考子,谁谁能中,谁谁出名,能听懂的那些言语里,倒是让唐瑾他们听到了一个人的名字。

鲁省九岁童解,齐管。

这齐管三岁能诗,少有才名,是童子举会元呼声很高的人之一。

有人提桓栋,就有人提唐瑾。

“这桓家公子书念得再好,去秦省考试也只得了个第二,可见他不一定有真凭实学。”

“那可未必,说不定这个唐瑾他的才识要比桓公子才好。”有人反对。

“这童子举,自然要选年龄小的,了不见得是才识超过对方。”对方意见不同。

两人后来干脆打起了赌来。

在热闹激烈的气氛里,大家听到一道锣声,大堂里瞬间安静下来,接着声音又炸开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