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页(2 / 2)
不甘好啊,不甘才会有动力下一次再战。
将要拜别离开这里时,韩安国又犹豫着向刘彻问道:“不知道陛下预备如何处置王恢?”
“看他的态度。”刘彻寒声道,没有完全讲清楚是要王恢摆出一副什么样的态度。
韩安国叹了一口气,到底是顾及曾经的战友情,将刘彻的话传给了身处大狱的王恢。
王恢内心忐忑,寻家人奔告求救一直未成,便只好将他的态度表明。
他认为以他带大军却毫无作为的罪,死罪都不过分,但希望刘彻念及他也是为保全军队实力才做出的决定,允他继续为国效力。
刘彻拿到了他递上的文书,看着“保全”这个词好一会儿,然后将文书掷到了地上:“既然他是这个态度,那他的死罪也没有什么好宽恕的了!”
直到如今,王恢竟然还以为他的举动是在保全汉军,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用他一死换全天下知道自己对匈奴的态度吧!
第66章 狱中 翁主也以为我该死
王恢将被处死罪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
毕竟几个月前他还是整个大汉国的英雄, 如今却是连以钱赎命都做不到。
他到底在长安城中经营了这么多年,虽因与太皇太后不睦走不了太皇太后的路子,却是通过田蚡联系上了王太后, 求王太后替自己再求情。
然而刘彻往王太后那里去了一趟, 听王太后絮叨了好一会儿王恢罪不至死后,竟是与王太后争执了起来。
“母后以为朕判决有误, 便告诉朕,怯战者如何就罪不至死了?”
王太后听他恼火, 心中便有退意了,她本身立场就不坚定, 不过是听弟弟田蚡说了几句如今民间的传言,就想来劝刘彻宽仁。
“我听说你只给了王恢三万人,匈奴大军却是整整三十万人, 你总不能让王恢带着咱们大汉士卒白白送死吧。”
犹豫了一会儿,王太后到底又劝他道:“王恢他一直都顺着你的意思为你做事, 你如今的所作所为已被许多人传是寡恩薄情了。”
刘彻怒极反笑:“母后的意思, 王恢怯战,违逆朕的意思,朕还不当罚他了?众人议论,朕就必须照顾他们的意思行事了?”
他愤怒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王恢实际就是他这一边的人。
如果换做是韩安国, 他都不会气得非要致人死地, 毕竟他们从前算不是君臣交心。
大汉一直都有先请的条例,可以以钱财赎买性命,若是韩安国, 刘彻大概就许他以钱赎命了,毕竟如他们这样等级的官员家底厚,都是拿得出钱来赎命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