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页(2 / 2)

加入书签

眼前仿若又出现了那个倔强的年轻和尚的背影,那时他才拜入心心念念的清同寺还不过五年。

长空澹澹,秋风萧瑟。他跪于寺门前,不愿再踏足一步。

再三叩首,他别离清同寺。易宁出身贫寒,为入法华真人门下年少苦学,却因一个相见不过几日的陌生人,放弃自己的前途。

法华真人动怒,斥他:“师父此举是为三界着想,牺牲她一人,就能救世间千万!易宁,你要分得清是非!”

“况且姜婉箐她如今□□受损,留在人世是逆天之举。”

那时的易宁眉眼青涩,带着少年人的倔强:“世事不公,姜婉箐此举是为救三界。”

“师父告诫弟子怜爱众生,姜婉箐也是众生,她与其他人并无区别。为何师父不能怜她?”

法华真人大怒不可遏,却无话辩解。

就这样,易宁离开清同寺,回到学宫。她曾无数次劝他就将自己交给法华真人,可他不愿,只是说:“一定会寻到两全的办法。”

姜师姐轻声道:“十多年里,他一直都在寻找能够分离生魂与鬼门的办法。”

对于苏洛洛他们几人那日的作为,和尚只是斥了几句,并未追究过错。

他素来固执,因对三界众生一视同仁,为寻两全之法,心境日渐消磨,险些酿下大错。

他虽不言,但这些天对学宫众人的容忍态度就能说明一切。

谁也说不清是非,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这场沉默很快被第二日清晨学宫外出现的一道爽朗的笑声打破。

望着学宫大门外那个翩然而至的白色身影,少年错愕万分:“师……父?”

玉瑶子收起手中的折扇大步上前,拍了拍裴恣的肩,笑道:“这么久不见,恣儿长高了不少。”

苏洛洛看清来人容貌的那一瞬,差点就喊出口,好在及时反应过来闭上了嘴。

陶小皇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兴奋道:“玉瑶长老——”

玉瑶子乐呵呵地:“陶小皇子,在学宫过得如何?”

陶元挠了挠头,嘿嘿一笑:“其实还是天墟峰伙食好。”

玉瑶子无奈地摇头轻笑一声,又侧过脑袋,问:“易宁呢?”

陶元惊讶:“玉瑶长老,你也认识秃驴啊?”

“我从前也在这泽明学宫也待过一段时间。”玉瑶子如实回答。

陶元也不觉得生分,立马拉上裴恣领着玉瑶子前去寻和尚。

临走之前,玉瑶子故意朝苏洛洛那边看了一眼,似笑非笑。

苏洛洛心头一哽,灰溜溜地快步上前,硬着头皮:“玉瑶长老好。”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