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页(1 / 2)

加入书签

这般模样,又是惹得李如云一阵鄙夷。

刘襄道:“这个事情说难也难,说不难其实也不难。既然姐姐一个人忙不过来,那咱们便多招揽几个先生来教课就是,这样姐姐还能清闲许多呢。”

宋青婵柳眉一动,微微挑起,“三姑娘,你可知道你阿爹每月给我的月钱是多少?要是多来几个先生,咱们怕是担不起。”

这浅显意见的道理,她不信刘襄与李如云想不到。

再看那两人,气定神闲,哪里还有半分对立的姿态。

两个人的嘴角,都挂着如出一辙的微笑。

李如云道:“刘三姑娘商贾之家,刘家生意这么大,她哪里能没有耳濡目染,这点账都算不清?”

刘襄性子洒脱天真,一时没听得出李如云话里的嘲讽意味,还给了李如云一个“你很有眼光”的赞赏目光,自顾自说了下去:“那是当然。”

李如云:“……”

看两人斗嘴,宋青婵心情大好,却又憋着不笑出来。

就连病恹恹的眉宇,都因为这一丝笑意而生动明艳起来。

像是枝头娇花。

刘襄自顾自说了下去:“既然是要出账,那必然是要有进账,所以我们就商讨出了一个既能保全孩子们读书,又能保证进账的法子。”

话已至此,刘襄已经说的极为明白。

宋青婵不笨,一下就明白过来两个人所说的法子——将吴家这个无组织的教习之地,变成名正言顺的书院。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一遍复一遍。

她在考量,他们岐安府与隔壁的南江府都是以商贸圣地,凡是提及商贾之事,必然是离不开这两个地方。

天下大富商贾,大多出自这两处。

所以不少人家,都富得流油。

而在本朝,并没有商贾子弟不能科考的规定,所以在人富了之后,就想要更多的东西,比如科考入仕。

大多数的商人会将目光瞄向自己的下一代,倾力培养子嗣,不惜花上大把金钱将他们送入书院中找最好的先生教习。

人人如此,随之而来的,便是书院束脩大涨。

有钱人家能负担得起这样的束脩,可对于贫寒子弟来说,却几乎与读书一路断了关系。

思量过后,宋青婵掀起眼皮,眼中掠过波光,“你们的意思是说,想要开办一所贫寒子弟也能上得起的学院?”

在岐安府上,的确是存在着一大批想要读书,却迫于束脩高昂而放弃的贫寒子弟在。

别的书院昂贵的束脩他们交不起,若是她们的书院只收取一点点,那岂不是大多数贫寒子弟都能读上书了?

这个法子……或许可行。

李如云看着宋青婵一双剪水秋瞳,盈盈撞撞,漂亮撩人得不成样子。可她着实是分辨不清宋青婵的意思,只能含笑说:“不止如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