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页(1 / 2)

加入书签

泰安之围解后,儿臣卧榻不起,举目无望。若非贾宝玉以一己之力,助儿臣肃清泰安内外,进而以铁血手段,澄靖整个山东灾情。

儿臣,现在又有何面目,回京面见父皇。

所以,儿臣恳请父皇重赏贾宝玉,以彰显朝廷对有功之人的重视!”

满堂沉默。

众人都知道二皇子信重贾宝玉,只是仍旧没料到,会到如此地步?竟是不遗余力的为其争功,甚至到不惜贬低自己的地步?

景泰帝看了他几眼,点点头道:“你的话,朕知道了。平身吧。”

二皇子再次叩拜,然后站起来。

泰安之事,就算他不提满朝众臣又有几人不知?

索性他自己提出来,一来彰显胸怀坦荡,二者,他提出来,自然有人会帮他说话。

如此,岂不比大家憋在心里要好?

再者,他的目标又不是做一名臣子,只有臣子,才需要有办事的能力,他的目标是做君王。

抬举贾宝玉,就是在向众人宣示,他元景灏,大玄帝国二皇子,有识人之明!

这才是一个皇帝,最应该向世人证明的能力。

贾宝玉不足弱冠,官职低微,他却敢委以重任,最后不负使命,漂亮的解决了山东灾情。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让世人看见他的任人唯贤,识人有明?

这件事传开之后,大家或许会赞扬贾宝玉年少有为,才智充足,但是朝中人更多的,却会赞颂他二皇子,乃是明主!

因为没有他,贾宝玉根本不可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这些考虑且罢。

他为贾宝玉争取高官厚禄,为的也是,贾宝玉将来能够更好的为他所用。

他府上众幕僚,包括韩之涣在内,再聪明又如何,终究自身根基太低,只能作为智囊存在,终究不能为他独当一面。

而背靠贾府的贾宝玉,便能。

这次山东之行,贾宝玉也向世人证明了他的能力与才干。

二皇子的话触动了很多人的心思,礼部尚书刘文载忍不住出列道:“纵然贾宝玉才干胆识都是上乘,但是太上皇钦赐给他的玉佩擅自用作他途,无令调动青州兵马,如此妄为,不但是对太上皇的不敬,而且,大大的违背了朝廷的法度!

就算念在他营救殿下心切,不追究他假传圣旨的罪责,也当重重责罚,以儆效尤。

不然便是置朝廷法度于无物,若是日后人人效仿,岂不乱了大玄治军的根本?”

这番话得到很多人的点头赞同。

二皇子沉声道:“刘大人此言,大有误会。”

“怎讲?”

“贾宝玉调兵是真,但是,却并非无令调兵,更遑论假传圣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