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页(1 / 2)
这些博士都是学识渊博之人,来自诸子百家。
这些日子,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与一众博士考据古典,追寻尊号,于今日的朝堂上,终于有了结果。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绾、李斯等人讨论了很久,终于在古籍之中找到了一个最为尊贵的名号“泰皇”,同时建立了一套新的制度。
政哥对于一众朝臣设计的礼仪制度挺满意的,不过对于泰皇这个名号,总觉得却少了点味道,想了许久,说着。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臣等拜见皇帝陛下!”
尊号已定,君臣之礼成也!
一场朝会下来,群臣散去。政哥将赵爽、王翦、王绾、李斯、冯劫、蒙武、李信等人留了下来。
秦国初定天下,需要向天下展示新的面貌,制定一整套的礼仪制度。可这种上层设计,终究是面子上的事情。
而里子,却在于在场的一众人。
秦并六国,划天下为三十六郡。
然而,接下来便不是高枕无忧。事实上,帝国初生,却面临着内有外患。
北之匈奴、东胡,南之百越,以往被七国各自分担的周边压力,现在全部聚在了秦国的肩膀上。
关东六国虽灭,可他们并不是因为腐朽而被灭。事实上,在秦军出关荡灭六国的时候,那六国依旧有着很强的组织力,内部的秩序也并未崩坏。而是在秦军外在的压力下,破灭的。
战国乱世,虽然死伤无数,可天下是被七个国家,七个秩序共同影响的。如今,那六个已经灭亡了,可人心未服,帝国该如何治理也是一个相当宏大的问题。
在这个宏大的问题之下,则有一个个细小的问题,牵扯着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要解决这个宏大的问题,不是一时一刻所能解决的。
而内部的问题也不少,最为急切的,则是庞大的秦军,该如何安置?
天下已经没有了大仗,有着足够爵位的人可以进入关中为官,爵位等级不够的也可以下放到各地,担任官吏。
剩下的兵士,没有进入大夫一级的,也可以拿着朝廷赏赐的田地屋宅,回家务农。
秦国虽然灭了六国,但对于六国的旧族还是很警惕的。也因此,在各地保留军队,还是有必要的。
而关中也是一样。毕竟,就算不论山东六国,关中的北面,也面临着匈奴的威胁。
该削减削减的,该留下留下的,剩下的便是帝国今后的军事布局,必须有着一个初步的议定。
此时帝国最大的军事布局还是放在了山东六国,至于周围的匈奴、百越,都是在次要的位置。
当然,军事的布局只是辅助手段,不是为了进行战争,而是为了协助各地重新建立秩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