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5页(2 / 2)

加入书签

那人一笑,反问了一声。

“为何不能是秦地而来?”

赵爽一笑。

“先生乃是大梁口音,岂会来自秦地?”

“主家有着几分秦地的口音,不也是住在邯郸么?”

赵爽看着眼前之人,微微一拱手,面色严肃。

“在下赵爽,乃是秦国一任封君。不知先生何名?”

来者显然没有想到,赵爽会如此坦诚,一上来就告知了自己的身份。可他在这份坦诚下,看到的不是谦逊,而是灼灼的斗心。

“在下尉缭,大梁城中一散士。”

赵爽微微后仰,眼前之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听闻近来魏国出使咸阳的使者便是先生。只是,先生为何不往咸阳,而来了邯郸?”

“实不相瞒,在下想要看看汉阳君的风采,故而特意绕道邯郸。”

这番对话看似平淡,可对方的争心却一点也不亚于赵爽。

赵爽秘密潜入邯郸,便是以罗网的侦查能力,也不知道他身在何处。可眼前的尉缭,却在这平平淡淡的早晨平平淡淡而来。

一番举动,看似平常,可其中所透露的,却是远超常人的手段与智略。

于高手而言,比试较量,并不需要真正的刀剑相搏,兵戎相加,又或者是智谋互拼,不死不休。

平淡的语言,反而是最为锋利的剑。

“久闻先生大名,本君也是仰慕至极。先生劝秦攻赵,祸水东移之策,着实让人敬佩。”

尉缭本在喝茶,脸上是淡淡的笑意,可随着赵爽话语落下,他面色一变,笑意瞬时消失不见。

自东郡被秦所占,邺地归赵,魏国国力大损,已经难以与秦相抗。所依靠的,只有大梁这座坚城。

可若欲苟存,就必须让秦军的锋芒转向其他方向,所以尉缭才给乐灵太后出了这计策。

只是,他的计策还没有完全实行,可邯郸城中的赵爽却已然看了出来。

一时间,尉缭生出了一股相惜之意。可更多的,则是争斗高下之心。

……

从早晨到晚间,当焱妃从屋中睡醒走出来的时候,正见门前,赵爽与一个奇怪的中年男人对坐。

离得近了,焱妃才发现,无论是赵爽还是坐在他对面与其对视的男人,此时都静默不言,紧紧盯着对方,就像是个雕塑一般。

唯一与雕塑不同的是,这两个人鬓间额角都留下了细汗。

一时间,焱妃心中有些吃醋。

赵爽都没有这么看过自己,此时,却对着一个男人看得那么仔细。

焱妃正吃味间,却突然被一阵笑声吓醒了。

而这笑声的来源,正是焱妃眼前的两个男人。

“汉阳君果然不凡,在下佩服。”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