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8页(2 / 2)

加入书签

苗昭仪对这样的挑唆很是看不上眼。她巴不得熙宁和皇后,太子的关系更好一些。她自己是无所谓,日后最多也就是和官家一起去了。

但是她的熙宁未来还长,需要太子照顾。所以她怎么可能和皇后太子作对。

赵祯今儿的兴致很好,逛完琼花苑之后连声吩咐身边的内侍将园子各处的屋子收拾好,他过几个月要在这里宴请大臣。

嘉祐二年正月,欧阳修被皇上任命为科举考官。

时下宋朝的科举流行的是一种“太学体”。赵晟看过历年的考卷,对此深恶痛绝。这种“太学体”就是要把文章写的极为难懂,明明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要写得晦涩难懂,诘屈聱牙。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他衬的多有文化一样。

简直就是不说人话。

科举选的是治理国家的人才,原本就是文章写得好也不一定能够做好官,现在连文章都写不好了他还能指望他们什么。

赵晟直接给他爹写了一个劄子,批判了这种不亲民的写作方式。

太子的劄子也是要经过中书门下的。

欧阳修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是极为赞同赵晟的说法。于是嘉祐二年的科举文风骤变。

“殿下,科举的风格变化如此之大,恐怕会引起学子的不满。”狄谏担心的说。

他跟在太子身后也有几年了,自然知道这位殿下是个实干的,对文人那种矫情玩意不喜欢。只是国朝对读书人一直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帝王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就应该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赵晟可不耐烦迁就他们,大宋又不缺那几个人。

“申年,你可想在下一次科举去试试?”赵晟对着狄谏问。

狄谏摇头:“我自己的水平自己清楚,并不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若是落榜还好些,最怕的就是落到了同进士那一档去。”

赵晟对于这位伴读的谨慎也是认同的,反正如今狄谏的年纪不大,再等等也是好的。毕竟同进士确实有些不上不下。

“你那个球应该传给我,我的射门角度好。”

“得了吧,就你,前面不知道踢疵了多少个球。”

“就是,之前我给你传了多好的一个球啊,结果呢。”

赵晟听到从门口传来的说话声,微微一笑。

“殿下!”

“见过殿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